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训诂和文法分析、文献对读为手段,分析清华简《五纪》“唯昔方有洪”章(首章)的含义和《五纪》的性质、作者等问题,可以认识到:清华简《五纪》首章是对《五纪》全篇的总括,叙述了舜帝和群臣治理洪水、重建文明的经过;《五纪》即《尚书·顾命》中记载的“《大训》”,分为“正文”和“传”两部分;《五纪》的作者是周文王。  相似文献   
2.
西周时期有两个姜姓吕国,一在南土(今河南南阳市),可称为南吕;一在西土,可称为西吕。西吕即《诗》、《书》所载周文王、武王时期之西戎"旅(莒)国",曾为周人盟友,与周王室、密须国互通婚姻,西周末年则与西申、缯、西戎联合灭周。西吕地望当在今甘肃泾川县东、蒲河入泾的河口地带。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684年,蔡哀侯(?—前675年,春秋时蔡国国君)娶了陈国的大公主做夫人。按照当时的娣媵制(中国古代奴隶主贵族的一种婚姻制度,是多妻制的特殊形式。所谓娣,就是从姊共嫁之妹。古时对妹称女弟,或以女字作  相似文献   
4.
赵恺 《中华遗产》2020,(4):44-54
《封神演义》进展到第二十九回时,姬周领袖文王病了,且病势有加无减,曰日沉重。这一天,周文王宣丞相姜子牙入内殿。文王说:“吾命不久矣。我死之后,纵使君王恶贯满盈,也切不可听诸侯的唆摆,以臣伐君。丞相若违背我言,冥中不好相见。”文王口中的“君”,乃商讨王帝辛。  相似文献   
5.
《容成氏》所述"文王服九邦"一事,存在着作者根据其主观立场,对史实进行增饰和改造的现象。作者之所以改造"文王服九邦"故事,并将其置于《容成氏》的"革命"之说中,主要是为了反衬"武王伐纣"的残酷性,从而凸显"禅让"优于"革命"。《容成氏》凸显"汤武革命"的暴力特征,是其不纯属于墨家或儒家学派的一个标志。《容成氏》的叙事风格及其思想,也受到了战国纵横家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容成氏》可谓一部糅合了儒家、墨家、纵横家思想的具有"杂家"特色的作品。《容成氏》的这一特色,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地学术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黄怀信 《文物》2012,(1):77-79,93
清华简《耆夜(音舍)》记"武王八年"戡耆(黎)还归,在"文大(太)室"举行饮至礼的情景,既明《尚书》"西伯戡黎"的具体时间,又补文献相关典礼之阙,有重要的史料与研究价值。文中出现的五首诗皆有明确作者,是珍贵的周代诗歌,对研究《诗经》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以《蟋蟀》诗与今本对读,可知今本经由后人改造,今本不仅整齐文句,改变内容,而且  相似文献   
7.
魏源所著<诗古微>是清代<诗经>学史上阐发三家诗微言大义的一部力作.魏源重新诠释了二<南>"被文王之化"的观点,从而否定毛、郑以"后妃"、"夫人"解二<南>的迂腐之见.关于世次,魏源否定二<南>皆西周盛世乐章的说法.<诗古微>说解二<南>诗旨新颖独特,体现了二<南>的国风特色,但作为经学家固有的经学意识,魏源说诗也存在论述武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皇矣》、《文王有声》是《诗经·大雅》中诗篇,它们反映了先周王季、文王时代周民族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在王季、文王时期,周人的实力得到了很大发展,殷周之间也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王季之死、文王被囚,都是这种冲突的表现;周文王后期,通过伐密、克崇、作邑于丰,改变了与殷商之间的力量对比,为后来的武王克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古本《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传"是:"《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诗论>公布后,再次牵动有关<诗序>问题之讨论,同时也为重新探究"诗教"观念之继承或转化建立起新契机.虽然<孔子诗论>中对于风体诗的评论,明显有重情的趋势,而代表汉代<诗>教思想的<诗序>,又明显注重政治风化之作用,彼此遂产生较大的差异,且显然有思想转化之现象.然而这种<诗>教思想明显转化之痕迹,在<孔子诗论>所评论<大雅>之<皇矣>、<大明>、<文王>三首诗中却非如此,而有继承发展之现象.职此之故,本文将深入此三首史诗的内容,从对比各首诗的诗义以及<诗论>、<诗序>所评论之内容,参照汉代政治之状况,而对<诗>教思想之继承发展情形有更确实的理解.全文之进行:在前言说明为文之动机、目的以及讨论范围之后,进入核心议题,依序讨论此三首诗从诗义到<诗论>,乃至于到<诗序>的诗教思想继承发展之情形,获得更清楚的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