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往事     
金翎 《名人传记》2020,(2):96-96
大概三十年前,我以一个文学青年特有的自负,走进一家社科类期刊做编辑。当时,作为老编辑的父亲总结了三句话,让我牢记:编辑尽管是门遗憾的艺术,但尽量不要留遗憾;编辑是杂家,要做多面手,不仅会编还要会写,甚至要懂版面设计;编辑这碗饭端起来容易,放下来难。年轻的我启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切将成回忆,回望来路,总有许多往事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山茶》2010,(11):8-8
不见森林文学青年都知道.曾在云南插队的阿城写过一部小说《树王》.其中写及当年的真实往事:知青们响应党的号召.把大片的原始林烧掉.腾出空地来种粮食。同样在云南插过队的陈凯歌.在1987年把阿城另一部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孩子王》拍成了电影.  相似文献   
3.
崔秀霞 《神州》2010,(9):26-28
2010年7月,韩寒《独唱团》在众人翘首之下,千呼万唤始出来,销量突破五十万,引起社会范围内的讨论热潮;郭敬明排名中国福布斯名人榜第68位,其主编的"青春文学第一刊"《最小说》月销量过100万。韩、郭等人俨然已成被图腾化的文化符号,且此符号被打上了浓厚的商业标签,  相似文献   
4.
小火炉,红铜盆,羊蝎子。刘慈欣和他的编辑姚海军在争论“科幻迷”。姚说:“刘慈欣最牛的地方就是,始终只说自己是个‘科幻迷’,不像某些科幻作者,羞于承认自己是‘科幻迷’。”刘反驳:“他们大概只是诚实,确实不迷科幻。对某些文学青年而言,写科幻,只是一种接近文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邢卓 《文史精华》2013,(11):68-72
1979年6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我在保定市图书馆翻阅文学期刊。当时我在保定师范学校读书进修,受刚刚开闸的文学大潮的影响,兴冲冲跻身“文学青年”之列,几番耕耘,也有三两篇作品发表。由于中华大地从冰雪严寒的十年浩劫中苏醒不久,压抑在人们心中的悲哀、愤懑、怨恨、憎恶之情借助着文学的力量喷发出来。我在1974年曾和两位知青好友以“王亚卓”名义,给反“师道尊严”的造反小将黄帅写批评信,被当作反面教材公布全国,遭到过沉重打击残酷迫害,  相似文献   
6.
“米黄色的裤子,咖啡色的条绒夹克,戴着手套的双手就像插在口袋了。戴着棒球帽,脚下是永远不沾地的皮鞋。”这是史铁生延续多年的招牌打扮。在老朋友老邻居王耀平眼里.这代表“铁哥”的文学青年范儿。  相似文献   
7.
巴一熔 《古今谈》2004,(4):10-13
巴金1928年从法国回来,黄源1929年自日本归国,两个学青年在上海会合,从事写作和翻译。巴金以创作为主,也翻译,后来和吴朗西在上海开办了化生活出版社。黄源以翻译为主,后来到鲁迅、茅盾领导的《学》和《译》期刊作编辑工作。1927年,黄源在劳动大学、立达学园为鲁迅的演讲作记录,  相似文献   
8.
与鲁迅相识、相交的文学青年,不在少数,但交往密切,成为忘年交的不多,而李秉中,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已发现的资料证明:在两人一生的交往中,李秉中致鲁迅书信52封,明信片5张;鲁迅致李秉中书信28封,且在日记中,记载李秉中处,多达132次;此外,两人还互赠礼物等。李秉中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的身份的变化:最初是文学青年,后来成为“蓝衣社”成员,再后来进入了“军统”。但直至鲁迅逝世,李秉中和鲁迅,一直都是很友好的。就在鲁迅逝世的第二天,李秉中还给许广平写去慰问信,哀痛道:“广平师母:今日阅报,惊悉先生逝世,虽是在办公室中,不禁伏案痛哭。”  相似文献   
9.
缪克构  傅国林 《世界》2006,(4):27-32
江南春个人简历 1973年出生于上海。 1991年,因获上海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免试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曾担任夏雨诗社社长,当选校学生会主席。4年后毕业。 1994年,大学三年级,成立永怡传播有限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历时10年。 2003年5月,创办分众传媒,担任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在纽约纳斯达克挂牌交易,拥有29.23%股份的江南春,再次上演了中国上世纪70年代出生年轻人跻身亿万富翁的一幕。 2005年10月17日,分众传媒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100%的股权。 2006年1月,分众传媒收购聚众传媒100%的资产。  相似文献   
10.
初识徐迟先生 我第一次见徐迟先生的面,是在38年前。那时,我正在湖北实验师范学校读书。我的几位挚友都是十分活跃的文学青年,他们参加了一个业余写作小组,经常参加外面的一些活动。一天,一位朋友问我,有位作家为我们讲课,就在中南煤矿设计院。你去不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