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提醒幸福     
毕淑敏 《神州》2010,(5):75-76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一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相似文献   
3.
科举是建文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文治"的具体表现。然而,《明实录》书写的建文朝科举,既缺乏三级科举考试的正面记载,又大体上掩盖了附传传主建文年间科举中式的信息。本不属于政治敏感性问题的科举史事,因其体现了建文帝泽被天下士子的恩典、妨碍了朱棣"文治"的弘扬,遭到了《明实录》的排斥。这表明实录对建文历史的讳饰,不只限于政治敏感性问题,而是一切有利于建文帝形象的史事。值得注意的是,史官在实录编修中采用春秋笔法披露了建文朝科举的蛛丝马迹,使得相关史事并没有在"国史"话语体系中完全被湮没。这反映出史官与君主在建文历史的认识、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此种现象并非晚明才出现,而是明初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4.
范传正在两《唐书》中都有传,记载极为简短。本文用多方史料对其进行分析与补充,分别从他的进士及第年代,为官经历,文学作品与交游等方面,来补正两《唐书》的记载,体现史书对其记载的公允性。  相似文献   
5.
6.
张轲风 《史学月刊》2023,(2):102-114
历史人物书写往往是复杂的社会关系、政治环境以及多样心态主导下形成的主观表达。传统时代,人物事迹被置于道德框架之下书写,人物评价及其形象被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心态所塑造。明清史传对永乐初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的书写,则是其中的典型个案。明人杨士奇所撰的《解缙墓碣铭》和《李至刚墓表》是后世史传中李至刚书写的祖本,李至刚“蒙垢简牍”的故事不断被复制、传播和再创造,最终影响到清代官修《明史》的道德性书写。这一案例呈现了个体书写如何影响集体书写的过程。究其原因,这可能是明代中前期杨士奇长期秉政,并以其政治声望、文化影响进而掌握社会舆论和话语权的反映,也是明代史家反思和批判永乐朝史事、明代中后期现实的心态折射。  相似文献   
7.
<正>陆文夫,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杂志》主编兼社长。五次获国家级文学大奖。第一位被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的中国作家。中国"小巷文学"开创者,"美食家"一词的中国首创者。因一生描写苏州生活、宣传苏州文化,被文坛誉为"陆苏州"。2005年7月9日逝世,享年77岁。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全球思想史研究领域,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阿米蒂奇是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阿米蒂奇1965年出生于英国,早年曾在剑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博士,后来追随史学大家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专治政治思想史,出版有《大英帝国的意识形态起源》一书。~①从2010年开始,阿米蒂奇参与斯金纳任主编的《语境中的观念》(Ideas in Context)丛书的编选工作,并于2011年接替斯金纳担任这套丛书的主编。浏览《语境中的观念》丛书,我们会发现,其中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山精野怪、仙灵圣佛描写的作品不在少数,而狐狸精作为精怪内的一大分支,拥有庞杂的故事体系,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漫长的岁月里,狐狸精的形象一变再变,即使在同时代的不同作品中,狐狸精的性格品质也很可能截然不同。这种反差所展现的往往不止文字表象那样简单,托物言志、御物谈心,隐藏在后面的往往是作者对人间百态的唏嘘,是一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说起曾宪溥先生,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死屋手记》,便众所周知了。而曾宪溥先生正是人文版《死屋手记》的译者,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俄语翻译家。《死屋手记》是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服苦役期间的见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