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许逊①是六朝江西地区道士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位道士。曾被宋时兴起的净明忠孝道尊奉为始祖。宋时被皇帝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人称许真君。因曾任四川旌阳②县令,故又被称为许旌阳。关于许真君、净明道和万寿宫研究的原始资料(第一手资料)甚少。主要的有:《道藏》、《藏外道书》、《江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如《陆九陆全集》、《叠山集》)等有关此内容的部分资料、《逍遥山万寿宫志二三卷》(金桂馨、漆逢源纂辑,光绪四年重刊本,藏浙江省图书馆)、《万寿宫通志二十卷》犤金桂馨、漆逢源纂辑,光绪四年(1878)戊寅活字本犦、《万寿宫通…  相似文献   
2.
许冰杨 《沧桑》2014,(5):76-79
社会矛盾治理已成为转型期中国的一个难症。地方政府陷入维稳"成本递增收益递减"的怪圈,表明社会治理思维和模式亟待革新。作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髓,道、法、势、术既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从上至下、由高到低的逐步具体化的治理过程。在社会矛盾治理中,明道、抱法、取势、优术四者并举,能够标本兼治,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阅读的悲哀     
正"如果一个民族只满足于"心灵鸡汤"类图书,而对纯文学作品不屑一顾,那么,这个民族恐怕最终会丧失理性的高贵和精神的优雅。"近年来,实用主义在中国可谓大行其道。许多人不爱阅读纯文学作品。问他们为什么?回答往往是:看这类书没有用。说得具体一些,很多人觉得读纯文学作品纯粹是浪费时间,不能帮助晋升,更不能使资产增值。殊不知,如此一来,持这种看法的人往往就此丧失了体验文学之美的机会如果一个人一直以"有用"或"无用"的标准去评判文学与艺术,那他很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感受到它们的美。  相似文献   
4.
《世界》2011,(10):190-190
坐在西西里岛上的露天咖啡厅,重温了电影《教父》的片段;骑着打档VESPA,在罗马的街头,度过属于我自己的假期;来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重镇——锡恩那,第一次体会什么叫做清澈透明、芬芳纯净!还有佛罗伦萨、梵蒂冈……  相似文献   
5.
刘本锋 《南方文物》2005,(4):99-101
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是南灵宝派分衍出来、宋元时期在江西南昌西山兴起的道教流派,该教派标举“万物之中,惟人最贵”主张“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把儒家的社会伦理观念、道家的生命关怀理念和释家的普渡众生的思想融摄为一体,体现出鲜明的“惟人最贵”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净明道在江南的传播及其影响——以道派关系史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明道是江南传承绵远的道派 ,净明道与其他道派的交往 ,是净明道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史籍道经的记载 ,对净明道受灵宝派、早期正一道影响的历史事实进行了详细考述 ,认为净明道与灵宝派和正一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净明道融摄两大道派的经法 ,为特殊的地域、历史因素所决定。净明道在明代与全真道的交往 ,是道教发展大势所致  相似文献   
7.
从传道之师到大学教员:现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玉河 《安徽史学》2007,3(1):47-53
近代知识人的学术研究出现了职业化趋向.所谓学术职业化,就是将学术研究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学术研究者成为职业学者.随着清末民初现代学术教育体制的建立、科学家群体的形成、专门科研机构的创建、科研成就的取得与科学交流系统的建成,近代学者的社会职业角色开始形成,学术研究逐渐呈现一种职业化趋向,不仅出现了以知识生产和传授为谋生手段的社会职业,而且这种学术研究职业为一定的制度所保障.学术职业化是现代学术体制的重要特征.职业化学者被纳入近代分科化、专门化之学术体制中.现代学术体制以有形之场地和无形之规范,直接限定着学者之学术活动,并间接影响着学者之学术思想.职业化之知识人多遵从现代学术体制从事知识生产,甚至将知识作为稻粱谋,而不再执着于思想之道.这是职业化体制下学术研究的特点及知识人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宇飞 《世界》2014,(6):16-25
明道最近一直在忙自己新专辑的宣传,奔波在各个城市之间,当一天安排满满的工作结束之后,所有人都面露疲倦地倚着、靠着休息,而明道,只是安静地坐在化妆间里饮茶,眼神平和,笑容温暖,丝毫看不出他已经连续工作数个小时没有休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