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和文化交叉领域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前或在"文革"期间进行的文艺改造。而本文研究建国初期(50年代初)的革命文化,认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土改和其他的国家建设运动实为政治和文化的结合。文章通过审视中南区湖北农村剧团的发展,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如何通过群众运动发展文化馆(站)网络,依次组织建立全省的农村业余剧团,并以此作为改造地方文化的手段,以加强对地方的渗透,从而进行国家政权建设。文章同时也指出了民间文艺和民间艺术家与中共革命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
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有两个字是万万不能提的,就是"彩票"。自从有了福利彩票,我们就成了一群妄想狂,陷在白日梦里不断自拔,并且不断"整顿"自己的梦想,填充新的细节。朋友闲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六大和七大正式召开相隔17年之久。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提出"在不久的将来"召开七大。1939年6月、7月,中央书记处接连发出通知,明确规定代表数量由350人增加至450人,七大代表名额产生的主要原则是,按照各地党员的数量、质量、环境、交通等条件来决定。关于代表成分的分配,依照六届六中  相似文献   
4.
牛鉴,字镜堂,号雪樵,武威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道光十一年(1831年)初为云南粮储道,历任山东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在豫期间,整顿吏治,停止摊捐,扶持贫困,疏通卫河,堵水护城,政绩突出,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署理两江总督,在鸦片战争中。又因吴淞口失守,导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丧权辱国,落下了千古骂名。后因病辞官归里,加封二品官衔,成丰五年(1855年)卒于武威红崖山庄(今高坝镇牛家花园)。  相似文献   
5.
孙尧奎 《攀登》2005,24(5):77-81
建国初期,我党参照、借鉴前苏联的经验,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对私营金融业的管理和整顿、积极引导私营金融业的资金投放和业务经营、组织私营行庄联合经营和联合管理、进行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四个阶段,最终完成了对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期,阿克陶县出现“儿童玩具纸币”仿真人民币商品,严重损坏了人民币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杨天石 《炎黄春秋》2013,(10):46-49
1942年抗战处于艰难时期,蒋介石为整顿吏治,曾以严刑峻法和军法审判两手,从重、从严惩办贪官污吏。他不顾姻亲、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的说情和反对,毅然判处孔的两个亲信,一死刑,一五年徒刑,并不许缓刑,企图由此祛除贪污,修明政治。此后,蒋介石也曾多次、多方设法,甚至企图开展"肃清贪污运动",借以解决普遍弥漫于国民党官场的严重贪污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虽曾命令自己的儿子蒋纬国退回非法取得  相似文献   
8.
杨松 《史志研究》2000,(4):76-79
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近三百年历史中,所谓“康乾盛世”已为世人所认同。在康熙和乾隆两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之间.雍正王朝的时间仅有13年,不及前、后两朝的九分之一,但是雍正一系列行之久远的政策,为乾隆朝兴旺发达和清朝的长远统治创造了条件。“时势造英雄”,考察雍正的历史功过,必然要取决于他个人的因素和他所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2015,(2):94
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钦定《诏天下养老之政》,规定凡是80岁以上贫苦无产业者,只要为人正派,乡里称善,即月给米5斗、肉5斤;老年人见多识广,有的德高望重,各府州县衙,可选聘老者协助整顿吏治,"凡见官有为民患者,可上公堂直谏,三谏不悛者,可至京都禀报朝廷";凡年老体弱者,"年80以上,赐里士;年90以上,赐壮士,与  相似文献   
10.
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调整文化政策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中期这两次。60年代初的文化政策调整是一次全面、自觉的调整,调整从调查研究入手,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为关键,注意解决"红专关系"、"双百"方针问题,制定了《科学十四条》、《高教六十条》和《文艺八条》等科学、教育、文艺领域的一系列条例,这些条例的制定是调整取得成果的标志;1975年文化政策的调整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文艺、科技、教育三个领域的调整方式方法特殊,结果也有差异,调整的关键在于分清是非、划清界限,文艺领域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学、教育方面分别写出了汇报提纲,但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整顿被迫中断。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