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娟 《环球人物》2020,(2):81-85
在首部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中,她讲述了自己57年来走遍735座洞窟,守护、延续敦煌生命的故事1962年初,报告文学《祁连山下》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故事的主人公叫尚达,在巴黎学了10年油画,偶然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看到一部名为《敦煌石窟图录》的画册,为之震撼,之后毅然回国,奔赴敦煌,投身莫高窟的保护、临摹和研究,历经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直守在那里。尚达的原型就是常书鸿先生,1943年到敦煌,次年创办敦煌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2004年,足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暨敦煌石窟保护和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原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首任名誉院长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40年代初,张大千在莫高窟考察和研究敦煌艺术3年,曾呼吁将莫高窟收归国有,以保护其珍贵文物。1941年,于右任视察西北,参观莫高窟之后,正式提出设立敦煌艺术学院提案;1943年,原国民政府决定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组建筹备机构。该所于1944年1月1日正式成立,常书鸿任所长,负责开展敦煌艺术的管理、保护、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版《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常书鸿先生的自传体著作。作者以亲切质朴的笔触,记述了他学习绘画、留学法国、任职敦煌艺术研究所的人生历程;特别是他为保护、研究、弘扬敦煌艺术而经历的坎坷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感人至深。全书共八章,本期选载的第二、三章主要写常书鸿留学法国和回国后从事艺术教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李厘 《南方人物周刊》2011,(15):105-105
1942年深冬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常书鸿一个人离开重庆珊瑚坝机场。他要去兰州正式任职围市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委员。这一年因河南洛阳龙门浮雕被奸商盗卖事件,重庆政府遭钊舆论吲攻: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问题成为一时间的焦点话题。为了应付舆论,重庆政府指令教育部筹备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