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富妍 《神州》2011,(4X):222-222,226
班主任要想创建一个文明进取、团结奋进的优秀班集体,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认真做好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领路人,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能起到直接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明确班主任的职责是学校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者,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而且要求班主任要全身心投人班级管理中,努力做到勤学习、勤思考、勤计划、勤动手、勤家访。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不断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必须真正体现在学校明确的办学思想中,完整反映在学校长期的办学活动中。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历史考察和结构分析,可以辨析高校校园文化现象,还原高校校园文化状态,为高等学校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袁伟 《沧桑》2014,(2):123-126
贯彻教育方针是保障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当下,认知和贯彻教育方针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从注重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融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相融合、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培养相融合、智商与情商的培养相融合等四个方面贯彻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践价值观是动态观。日本的教育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经历过许多改革,其中,大的改革有三次。第一次教育改革是17世纪的江户幕府时代,日本教育尚未形成近代学校的体制,那时只有被称为“藩校”、“乡校”、“私塾”的教育组织。明治政府为了赶超西方列强,举起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旗帜,倡导“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教育是强国之本”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于1872年颁布了《学制》,揭开了第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第二次教育改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在战后,美国占领军当局为了清除日本…  相似文献   
5.
郝怀明 《炎黄春秋》2007,(12):34-40
中央决定尽快编出文科教材周扬立下“军令状” 1958年开展教育革命,片面强调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秩序,批判了原有的教材,许多院校采用领导、教师、学生“三结合”的方式编书,有些院校甚至出现了学生编书教师照着讲课的怪现象,许多院校根本就没有教材可用。已经编出的教材,由于对遗产和老专家否定过多,编书青年知识准备不足,片面强调“革命性”,忽略科学性,教材质量一般很低,  相似文献   
6.
李振 《神州》2012,(21):232-232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7.
曾昭抡与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其湘 《百年潮》2008,(5):72-75
1950年12月26日,曾昭抡被任命为中央教育部副部长兼高教司司长,从此步入仕途,直到1957年夏。在他从政的七年中,以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双重身份,积极参政,忠实执行中共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勇于负责,尽心尽职,为开创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段书利 《神州》2013,(31):122-122
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各种教学大纲的实施,最终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因此,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张延礼 《神州》2012,(18):191-192
实施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严重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而提出的改革举措,其目的在于真正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实现个性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向工农开门"方针,主要是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两项强力措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贯彻实施这一方针。1955年后,这一方针一度改变为强调培养工农知识分子以业余教育为主。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强调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这一方针对于培养新中国第一代新型工农知识分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公平、对知识分子不信任、教条主义色彩浓厚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