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月菊 《神州》2013,(17):138-138
我们要把握好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教学目的,在新课程改革中,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应该都一样,关键是在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我在近几年的课改实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教材版本多种多样,但各地区的各个学校不可能同时选用多种教材,只能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其中的一种教材。教材多也是一件好事,备课时,可以根据标准,以一本为主,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
汤茂林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7,22(3):125-128
国外人文地理学著作和教材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主要是1990年代以来的事,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大户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出版了大规模的世界区域地理译著,其后所译著作多为受到好评的欧美论著或教材,但与原版书出版的时滞较长。相关译作缺乏规划、质量参差不齐、对教科书重视不够、学科分布不均衡等成为主要问题。加强有关译作的规划、提升翻译作品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加强翻译队伍建设、重视教材的翻译和引进、加强薄弱学科著作和教材的引进和翻译等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淑云 《神州》2014,(2):155-155
<正>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修订稿)要求教师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具体教材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课程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一、教材呈现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广泛的民主权利》中,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解释比较简洁。认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是指公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重要场所,而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其教学流程基本是预设不变的,教师把教学内容按设计好的教学步骤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被动的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去学习一节课的数学知识,根据注意力集中理论,学生不可能一节课都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偶尔会开个小差或打个瞌睡等情况,这样的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是后半节课听不懂老师说的内容,另外的一种情况是课上老师说的都听懂了,课后轮到自己写作业就不知道该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民国时期大陆学人与东南亚学人所编东南亚华校国语教材为视角,探讨华文教育本土化问题。认为大陆学人所编东南亚华校国语教材的本土化倾向包括选材符合国外实际、稳妥处理敏感话题、教给儿童规范汉语及配以实用方便的教学法;东南亚学人所编东南亚华校国语教材的本土化倾向包括突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性、使用外语进行解释及强调国语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林东海 《世界》2006,(10):26-33
复旦结缘西单的一条胡同内,有一座院落,这就是高教部所在地。1967年夏天,我刚到北京不久,想拜访鲍正鹄先生,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向传达室说明来意,便进了院门,几经打听,终于找到鲍先生。他身上穿着一  相似文献   
8.
刘椿 《史学集刊》2006,(1):39-44,52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教育模式,由强迫教育到尊重群众的自愿与需要,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制。、国民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提高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程度,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从抗战的环境和边区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抗战培养人才,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迷信、不卫生的习惯,解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推动了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但排了边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宁夏史志》2006,(4):33-33
8月28日,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农垦企业(集团)公司在沙湖宾馆举行《宁夏农垦志》(1989-2004)首发式。农垦事业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到会并做重要讲话。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郭进挺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齐岳,宁夏史志专家吴忠礼也到会并讲了话。自治区有关厅局领导和志办主任及宁夏方志专家库的专家,农垦事业管理局机关处、室领导和局属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共计80多人参加了首发式。会议由农垦事业管理局、农垦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黄永峰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