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邓淑辉 《神州》2020,(1):198-198
课前思考接到要上《植树问题》这一教研课,心里一直很纠结:植树问题原来是四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在调整到了五年级的数学广角,按照教参的要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例题1关于两端植树的问题。第二课时才是两端不植树。如果分开讲的话,内容不多,探讨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后,学生一般都会依葫芦画瓢,然后学习了另外的类型后就会把植树问题的几种情况混淆,还要花时间去对比,区分,这样学生也只是机械的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学生能够说出知识的内容,在做题中却不会应用的现象,令老师们不解。诚然,学生是能说出各部分知识的具体内容,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每一部分知识的含义,也不知这些知识的应用范围,更不会将这些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只能是背一套,做一套。那么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更要让  相似文献   
3.
沈莲霞 《神州》2012,(32):70-70
修辞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教参没有明确的解释,教师所持观点不一。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辞格,如比喻、比拟和比兴,衬托、对比和起兴,比喻中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等,就更是众说纷纭了。别说学生搞不清,就是教师也多半是跟着感觉走。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修辞教学难讲的现状呢?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修辞及修辞格的发展演变,追本溯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教师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了教学的方向,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或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造成了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