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共六大和七大正式召开相隔17年之久。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提出"在不久的将来"召开七大。1939年6月、7月,中央书记处接连发出通知,明确规定代表数量由350人增加至450人,七大代表名额产生的主要原则是,按照各地党员的数量、质量、环境、交通等条件来决定。关于代表成分的分配,依照六届六中  相似文献   
2.
冯雪 《沧桑》2009,(1):32-33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迄今为止仍是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关于山西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研究成果更少。本文主要介绍研究山西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概况,包括海外、大陆、台湾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陈平 《文史精华》2010,(6):9-13
<正>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创建的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家银行,在开展对敌货币斗争,扶植和发展边区经济,保证军需,支援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4.
《沧桑》2012,(4):157
山西历史悠久。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民族融合的大舞台、盛世王朝的隆兴地、分裂割据时期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商票的大本营、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始终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同志指出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先进的  相似文献   
5.
鲁兮 《文史月刊》2006,(4):39-40
太行区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中枢。在1942年5月反扫荡中,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何云等46位同志壮烈殉国,是我国新闻发展史上最沉痛、最悲壮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已成立90多年,对党的历史作系统的回顾和梳理,不仅是一种政治需求,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作为辛亥革命最早响起枪声的地方之一,作为中共组织最早建立的地区之一,作为抗战最重要的敌后根据地,对山西党史的回顾和梳理,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和呈现,是对英烈的景仰、中共精神的传承和对党员行为的校准。  相似文献   
7.
周振华 《文史天地》2014,(10):20-23
正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组建于抗战烽火之中、国共合作背景之下,在艰难的抗战岁月里,驰骋华中,对敌作战2.46万次,抗击16万侵华日军、23万伪军。其本身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当初组建时的一万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25万多人,先后建立了苏中、苏北、淮北、淮南、皖江、鄂豫皖、苏南、浙东8块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新四军作战的华  相似文献   
8.
《炎黄春秋》杂志2006年第7期发表的王海印同志撰写的《白求恩助手辛育龄采访记》一文,是一篇好文章,它生动地论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率领下的医疗队,在烽火纷飞的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抢救八路军伤员的英雄事迹及其亲密助手辛育龄教授在白求恩大夫培养下的成长过程。读后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9.
杨飞 《文史精华》2009,(Z1):2-8
王平是1955年我军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5名解放军开国上将之一,他1907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北阳新,19岁即投身革命,23岁加入工农红军,先后参加了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  相似文献   
10.
1940年代前期的华北,面对空前的蝗灾,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实行广泛的社会动员,破除视飞蝗为"神虫"的愚昧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灭蝗救灾斗争,实现了灭蝗救灾与思想启蒙、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同时并举.在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也曾制订防除蝗虫计划,"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还编印书籍,专门研究蝗虫习性,并且设计了种种治蝗方案.但是,伪政权的治蝗社会动员缺少民众基础和具体组织措施,甚至一些官吏盲信迷信,借治蝗以中饱私囊.沦陷区内"官吏猛于虎,苛政猛于蝗".历史表明,不同政权控制区的蝗灾治理与社会动员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治蝗效果;蝗灾的监控与治理检验不同政府的管理状况,一定意义上折射出民心向背和政权兴衰.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规模的群众性治蝗运动,预示着中国救灾体制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