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木 《文史月刊》2009,(5):19-20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新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代替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于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自此,所有在雅尔塔秘密协定中,让中国人感到屈辱的不平等协定,都废除了。  相似文献   
2.
1943年中英新约的签订,虽然没有使中国结束不平等条约的历史,但它是中国打破百年来不平等条约体系的重要转折。本文主要考察了中英新约签订的国际背景,指出新约的签订主要是二战期间英、美两个西方大国远东和全球战略交互作用的产物,是英、美推行其远东和全球战略的政治工具;但另一方面,新约的签订,与日本的压力,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斗争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有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萍 《民国档案》2016,(3):128-138
二战结束后,驻华美军自行在中国境内处置战犯,极大地侵害了中国主权,引发中美司法管辖权之争。中美双方就是否存在以及如何理解中美口头谅解协议和盟国间引渡战犯条约这两项文件展开交涉。虽然口头谅解协议及美军的行动,不仅突破了中美《关于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案件换文》所规定的司法管辖权,甚至也超越了中美《新约》签订前有关领事裁判权的权限,但基于"中美军事同盟"的压力和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民政府最终又不得不单方面妥协退让,吞下苦果。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国民政府主权意识的薄弱和官僚制度的弊端,也折射出战后中美关系及战犯处置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易锐 《安徽史学》2021,(6):51-58
中法越南交涉时期,随着边疆形势日益危迫,"瓯脱"古法逐渐受到中国朝野重视.自1882年起,曾纪泽屡向法方阐发"隔阂"理论,法国则顺水推舟,提出有名无实的"瓯脱"方案.法国方案虽遭中方驳斥,但因越南局势变化,旋为醇亲王等人所注重.李福协定签订前后,国内请设"瓯脱"之声渐起.至《中法新约》议订时期,清廷亦开始积极谋划"瓯脱".中法勘界前夕,清朝关于"瓯脱"的呼声更是空前高涨,然终因法方强烈反对而停息.这一时期的"瓯脱"筹议,深刻地反映出晚清国人利用传统思想资源挽救边疆危局的努力,其中亦足见清朝疆土观念走向近代的曲折.  相似文献   
5.
6.
程动田 《攀登》2006,25(3):107-109
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年开展了“改订新约运动”,这是在中国未完全实现统一,且面临各派军阀混战的背景下进行的一项重大国事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实现的客观可行性的分析,正确认识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德国纳高     
《收藏家》2011,(10):87-88
德国纳高亚洲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11年11月4-5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 本季重点特别呈献象牙圣母圣婴像,是法国马格尼(De Maugny)家族旧藏。刻“庆福的圣玛璃亚一千七百十二年七月”款。圣母玛利亚(Blessed Virgin Mary),《圣经》新约和《古兰经》里耶稣的生母。  相似文献   
8.
项锷 《史学集刊》2001,(1):53-58
国民政府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废约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虽然是中国人民长期抗争的结果,但政府的外交行为是实现不平等条约废除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评价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时,不应从其政权性质出发,而应从史实出发;也不应只着眼于废约中所遗留的问题,而应明白外交上全瓿的可能是极少的。对国民政府在废约上的作用只能从它是出卖了中国的权益,还是收回了权益这一角度来评价。  相似文献   
9.
林中泽 《世界历史》2006,14(6):84-94
新约通过耶稣及其门徒的治病、驱魔及使死者复活等活动,构建了一个以慈爱为主题、程序简约和异族化倾向明显的神迹体系。从形式上看,新约神迹继承了希伯来人的古老传统;而从内容上看,希腊罗马人的多神教文化为基督教的魔鬼增添了新的要素,因而使新约神迹更加充实和生动。神迹是早期基督教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基督教神迹与教会扩张之间存在着某种互动的关系:基督教借助神迹而得以传播,神迹则因基督教的扩展而对社会产生日见重要的影响。因此,基督教的发展不仅伴随着神迹施行者队伍的不断扩大,而且还伴随着神迹受众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从1943年1月中英新约签订之后到1945年8月英国重占香港之前的两年又七个月是决定香港命运的关键时期。新约签订后,中国并未因此在香港问题上放弃努力,外交上接受罗斯福的建议,拟将香港列为"自由港"以换得主权;军事上则制定了从曰军手中夺取香港的作战方案。与此同时,英国成立了"香港计划组",其工作的重点是在中国军队攻占香港的前提下如何实现重返香港。由于英国态度强硬,中国的外交努力未能奏效。1944年开始,曰军在中国大陆的一系列作战延迟了华南战场的战略反攻,日本的突然投降又使得攻占香港的军事行动未及实施即告终止。而英国殖民地部和军方积极筹谋,在日本即将宣布投降之前,派遣舰队登陆香港的决策实质上巳基本形成,英国为实现重占香港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