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鑫雨 《风景名胜》2021,(7):0208-0209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从“小我”出发透见“大我”,见证了新中国的历程进程,谱写了一首“中国人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成长”的伟大赞歌,而后又以“大我”回馈哺育“小我”,激发出世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与崇高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快速发展,室内装饰设计也逐渐吸收了美学的很多原理,摆脱了传统的思维定势,更趋多样化和创造性。当前的室内装饰设计不仅仅是符合人们的日常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更多的要结合旅游环境进行功能的划分,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审美情节,在价值上可以体现出设计者的思维和美感,因此,旅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在美学上有了更多的体现和应用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瞿萍 《丝绸之路》2015,(7):67-69
一那是一个孕育着"新"与"变"的时代,西方列强叩开了中国沉睡百年的大门,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终于湮没进历史的尘埃。尽管老态龙钟的中华民族显然还跟不上世界的步伐,但"现代化"却以潮涌之势裹挟着西方现代科技和观念,以一种蛮力搅动着死水微澜的中国。这种新旧交替的撕扯不仅深深刺痛和影响着当时普通的  相似文献   
4.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家,其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中日文学交流史的相关知识,以前期创造社为典型案例,梳理谷崎润一郎及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的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我国现代文坛的影响及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心学”作为宋明道学又一高峰,完成了儒学从程朱的“理本论”向“心本论”的过渡,其“乐本人心”音乐观将“心”与“乐”体用一源,把儒家礼乐践行指向人的内在自觉,更适用日常流行。阳明后学在此基础上将音乐审美引向了唯情说,也走向了儒学礼乐教化反面。本文通过探析王阳明“乐本人心”音乐观的逻辑进程,并对其美学意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7.
8.
“薄料淡彩”脱胎漆器工艺是我国传统漆器工艺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使用较薄的漆料进行涂抹和绘画,以呈现淡雅、柔和的色彩和纹饰。它在技法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如采用线描勾勒形体和利用色彩营造氛围等。文章通过对传统绘画美学理论的研究以及“薄料淡彩”脱胎漆器的创作实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和互补关系,以及对于“薄料淡彩”脱胎漆器工艺发展的启示,望能够为当代艺术领域带来新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曹继康  谢静桂 《东方收藏》2023,(12):104-106
文章探讨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与启示,阐述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中和”“适度”“气韵生动”“天人合一”等理念在当代艺术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借鉴古典美学的审美观念、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当代艺术创作、引导当代艺术家注重作品的形式美,以及建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旨在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走向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苴却砚设计流变中题材变换和审美意识的梳理,探究传统器物美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于传统工艺继承和革新的启发。通过对苴却砚的历史溯源,概述其发展及现状,分析和总结苴却砚从古至今图案设计中的题材流变以及审美意识转向;探究传统器物的艺术文化内涵如何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时代主流文化两方面的影响,从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在时代变迁中梳理了传统器物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围绕道、器关系,分别从儒、道、释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苴却砚石文化中的传统审美意识。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文化面对使用群体与对象的改变,亟需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