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艺形式,而挽联又是对联艺林中一支独秀的奇葩,它的内容生动感人,无不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挽联有两种,一种是自挽联,也就是生前自己给自己写留下的挽联;另一种是他挽联,这是挽联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寄托着他人对死者的崇敬和哀思,也是后人(或社  相似文献   
2.
陈章 《文史天地》2009,(11):54-56
这篇关于对联的文章,对楹联爱好者,或许有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逝世。鲁迅的同乡兼学生,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左联”常委兼秘书长徐懋庸闻此噩耗,当即写了一副发自真情的挽联: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徐懋庸与鲁迅原有师生之谊,因“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两个口号之争,意见分歧,产生误会,互相论战。鲁迅逝世,徐懋庸的挽联实在不好写。这副挽联是通过连续发问的形式,更多地表达了自己深感愧疚、引以自责、欲说还休的复杂心情,体现了磊落的胸怀与真挚的感情。下联中的“知我罪我”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相似文献   
4.
华西 《湖南文史》2012,(12):23-23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逝世。鲁迅的同乡兼学生,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左联”常委兼秘书长徐懋庸闻此噩耗,当即写了一副发自真情的挽联: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徐懋庸与鲁迅原有师生之谊,因“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两个口号之争,意见分歧,产生误会,互相论战。鲁迅逝世,徐懋庸的挽联实在不好写。这副挽联是通过连续发问的形式,更多地表达了自己深感愧疚、引以自责、欲说还休的复杂心情,体现了磊落的胸怀与真挚的感情。下联中的“知我罪我”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相似文献   
5.
凌大 《钟山风雨》2011,(1):18-18
全国解放前夕的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已逼近南京,蒋家王朝危在旦夕,怀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惊恐与沮丧的心情,逃离南京,败退孤岛.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曾经写了一副挽孙中山的长联,这是鲜为人知的。这副挽联洋洋洒洒,长达212字,比誉为“海内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联还多32个字。这副挽联的内涵和气度更是不同凡响,俨然是一篇情辞并佳的诔。今笔录之于后,供赏析。  相似文献   
7.
廉正保 《纵横》2014,(11):28-33
毛泽东曾评价熊向晖说:“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在他去世后,有挽联这样写:“一招闲棋,十年冷子,背影后有精彩人生;三杰故事,两代风流,无声处是英雄世界。”  相似文献   
8.
陈去病先生于1930年荷夏“爰挈陈编”,辑录南社社友名录,名日《南社杂佩》。在《南社杂佩》丙编感逝录里,收录了两位睢宁籍的南社社员.一为周祥骏。一为郭爱棠。周祥骏1914年5月16日被张勋杀害后,多有传略行世。1950年8月顾颉刚在《先烈周仲穆先生纪念碑》文中,推举周为“宗师”,于右任挽联题为“横经针孔孟,沥血铸淮徐”。郭爱棠则是周祥骏高足,字茇南,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31日晚7点,我接到郭胜伟同志的电话,说刚从《武汉宣传》上看到我悼念殷增涛同志的两首诗,并赞赏我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所作的挽联.放下电话我总感不安,因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挽联的真正作者应该是董宏猷先生、陈伯安先生,我只是根据他们所作的挽联进行了局部删减调整,所以希望将这个过程还原,也消除一些误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