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雪 《黑龙江史志》2014,(3):330+332
东北地区是我国领土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并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明清之前对东北的开发利用少之又少,一方面因为东北的自然环境恶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统治集团的忽略。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为恢复和发展东北地区因战争而造成的土地荒废和人口锐减等问题,制定出了相应关于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垦政策。清初允许关内汉人迁居东北,随着汉人的大量涌入,东北地区的荒地得到了大量开发。  相似文献   
2.
3.
柳条边、印票与清朝东北封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在东北修筑柳条边和实行印票制度,向来被治清史学者视为东北封禁的开端。本文以大量事实说明,清政府为扭转陪都盛京面临沙俄入侵和经济残破的严峻形势,于顺治、康熙两朝连续5次颁布辽东招垦令以鼓励民人出关开垦。直至乾隆初,清政府一直实行东北招垦。文从国防需要、民族团结、行政管理、人参贸易等各个方面对柳条边和印票的作用给予了全新的解释,并指出东北封禁应以乾隆五年颁发的一系列封禁令为标志。  相似文献   
4.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赵和曼的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已由中国华侨出版社于2004年8月在北京出版。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喜的事。它的出版可说是有填补空白之功。正如周南京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言,“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是一块尚待开垦、拓荒和耕耘的处女地”,该书“应当归入填补空白著作之列”(周序第2页)。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是华侨华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也应成为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就华侨华人研究的现状而言,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却显得落后、薄弱和冷清”(周序第1页…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东北地区,在明末清初,开垦的农田主要集中在大凌河和辽河流域,而吉林、黑龙江和周边地域,尚有大量未开垦的荒地。但随着关内流民的不断流入和清政府放垦措施的实施,经过清代260多年的垦殖,尤其是经过近代几十年的开发,至清末,东北的河谷平原,已经是阡陌纵横、城镇兴起、交通畅通、商业兴盛了。本文仅简述一下明清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历程。  相似文献   
6.
据新编《吴县志》、《苏州市志》载:在清康熙年间,“苏州葑门,种喇嘛稻,亦称西番籼,岁可两季,农历三月十八日谷雨前插秧结束,六月初四收刈完毕。第二熟六月十六日栽插结束,九月十五日收刈。”据《清稗类钞》、天津大学历史研究所白新良主编的《康熙皇帝全传》和由南京大学明清史研究室洪焕椿编的《明清苏州农村经济资料》等书载:康熙皇帝在听政之暇,选宫内丰泽园开垦水田数畦,种上玉田产的稻种,每年九月成熟收刈。某年六月下旬的一天,康熙又照例来到田边察看苗情。  相似文献   
7.
姚瑶  牛中岳 《河南文史资料》2012,(1):115-118,128
河南省地政局 省地政局系全省土地行政管理机关。该局工作主要有:地籍整理、征收地产税、组织开垦荒地及整理省与省、县与县之间插花地等项。  相似文献   
8.
论清初东北招民开垦政策与汉族民人对东北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迁都北京后 ,满族大量移居中原 ,造成东北经济的凋敝。清初 ,清廷在加强东北驻防八旗的同时 ,积极鼓励关内汉族民人出关开垦土地 ,恢复辽沈地区残破的经济。为了有效地管理迁居关外开垦土地的汉族民人 ,清廷设置了民治州县机构。随着汉族民人的大量徙入 ,东北地区土地得到开发 ,城镇兴起 ,以烧锅、油坊、参、貂、烟、麻、药材为主要特色的城镇经济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代陕西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孟晋 《史学月刊》2002,(10):37-40
清代陕西地区,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由于不顾后果的过度垦殖,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并进而导致了干旱和水涝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所以,尽管有广大农民的勤奋开发,农业生产也曾一度繁荣,但由于违反了自然规律,终难逃脱衰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明清沙苑回、汉民的经营方式与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炳涛 《史学月刊》2008,(5):121-126
明清时期,沙苑内的居民主要由回民和汉民构成.同治以前,主要以回民为主;同治以后,则全部为汉民.回民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从事蔬果种植、畜牧业和商业,这样的经营方式对沙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汉民则主要从事单一的农田开垦且耕作方式粗放,这样的经营方式对沙苑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回民的经营方式就优于汉民的经营方式,只是在沙苑这样特殊的地域范围内,回民的经营方式更有利于其生态环境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