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洪伟 《中华遗产》2006,(2):138-139
“三八妇女节”这天,妇女们都能尽情地享受假日的快乐和男人的尊重、体贴。处于生存压力挤榨下的男人也感到了不平衡:为什么男人就没有自己的节日呢?然而,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者米拉祜族乡的傣族男人却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每年都要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男人节”,并且还在“三八妇女节”之前过哩。在这一天,他们一个个都成了“欢乐英雄”……  相似文献   
2.
当我在空中俯瞰云南省思茅市孟连县南雅乡时.一下子就被当地拉祜族的民居吸引了。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盖羌人的一支。照片中的棕褐色三角形屋顶.体现了他们建筑的典型风格。因为生活在湿热地带.拉祜族人在建筑房屋时,大多是用茅草、竹子、木材搭建成双斜面竹楼。  相似文献   
3.
朱力平 《沧桑》2011,(6):107-109,117
拉祜族的节日具有浓厚的万物有灵、宗教信仰和神灵祭祀的神秘色彩,尽管在节日中有大量看似是宗教祭祀的活动,似乎主要是敬神灵,然而他们心中的神灵应该就是自然,无论是大神厄沙还是祭水、祭火、祭谷和祭沙马斯赕,都在表达着拉祜人对自然的敬仰和感恩,并且从他们丰富的祭祀自然的活动中,看出拉祜族善于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世世代代的节日祭祀活动,不断地向他们的后代宣传着他们保护自然、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理念,这些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芦笙呜咽     
海拔2516米的澜沧的大黑山是拉祜族人聚居地区。由于山高林密又地处边境,历史上一向就是惯匪出没的地方,不少拉祜人不堪匪徒残害,逃进原始森林里成了“野人”,他们的悲惨遭遇无处倾诉,只能融人芦笙调中,常常是一曲奏罢,满场的人都涕泪纵横。他们回想起解放前那漫长年月的艰难生活实在是太痛苦了!  相似文献   
5.
雪涌 《世界遗产》2010,(2):90-107
茶马古道路线图。史书载,早在商周时,普洱地区的古濮人就向周武王贡茶。至唐代,普洱茶远销内地和西藏;宋时普洱已形成茶叶交易市场。至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普洱茶业鼎盛。年产茶5万余担,每年有5万余匹马不绝于途。以普洱府为起点的五条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6.
《山茶》2011,(9):62-63
历史悠久的拉祜族与彝族、纳西族等有着共同的祖先——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他们早期逐牧而居。后来逐渐南迁,至迟在战国时代已活动在云南境内。史书中三国两晋至唐的“乌蛮”集团就是拉祜族、彝族等族裔的先民,彼时拉祜族部落以贡纳形式隶属于彝族主盟部落,后来又曾向南诏、大理和傣族土司纳贡。历史上,拉祜族多次在贡赋增重时选择反抗或举族迁徙,自唐代起,他们的迁徙活动绵延不断,直至清朝才基本在澜沧江流域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7.
《山茶》2011,(9):64-64
芦笙舞是拉枯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族人们每逢节日或祭祀等集会活动均跳此舞。起舞时,先由村寨长老在广场上放有稻谷、玉米、甘蔗、果品、茶叶等物的篾桌旁向神祈祷。然后全寨人在吹笙者伴奏下。手拉手围成一圈或多圈。依芦笙曲调的变化而变换舞蹈动作,歌舞达旦。芦笙舞节奏较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