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山多地少,本非五谷蕃衍之所。雁门迄北地多斥卤,岁仅一收,太行迄东则冈峦带土,颇鲜平原”。加之明清时期生齿日繁。导致地狭人稠,食不足用。继之而起的过度耕垦,使山间瘠田、村边角地都得以利用,甚至“山之悬崖峭壁,无尺寸不耕”。终导致许多山地丘陵地带“遇积雨则河水暴涨,其势奔腾而不可遏,往往啮田为害;数十年来洗荡民田千有余亩,尽成沙砾”。与森林破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的一些护林碑刻,为我们揭示了当时人们保护森林、树木的一些情况:一方面人们基于朴素的生态观念和风水意识,加强对寺庙林、风水林等的保护,其目的并非出于自觉保护林木,但客观上还是达到了保护林木的效果。一方面,在一些地区,人们切实意识到破坏林木对生产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因而,加强对林木保护的自觉意识,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们的滥砍乱伐,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它们或竖于田间地头,或立于祠堂庙墙,警示人们禀遵毋违。这些碑刻资料大都属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我约束的乡规民约性质,是珍贵的民间环保史料。其记载的有关破坏森林的性质主要是习见不鲜的一般性砍伐,不同于大规模的军屯民屯的毁林开荒,故而鲜见于文献记载。在以往的研究中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护林石碑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信息的载体,是后人在林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森林产生的原因,林史信息以及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湖北省内二十余县均为国家天然林保护区域,现存的古代护林石碑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在2008年夏天应聘参加了山西省宁武县文物馆的石刻文献调查小组,历时三个多月,走遍了宁武的所有古庙、荒坟和残址,查阅了现存的旧志文献,完成了对县内所存碑文誊录、标点和校对工作。在所整理的160多通碑文中,发现有六通是护林碑刻。这些珍贵的碑刻,既为我们展现了宁武地  相似文献   
4.
天然林保护在湖北有悠久的历史,现已发现的明清时代的护林古石碑有十余通,内容十分丰富,按类型分为官方型护林石碑和民间型护林石碑两类。为我们探讨湖北古代森林献信息资源状况,护林思想及护林措施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2010,(21):75-76
从2010年秋季开始,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内草原地严禁放牧,实施一切禁牧措施,进一步护草、护林,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6.
方徨 《炎黄春秋》2005,(6):24-28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中华大地。挥舞着“造反有理”旗号的造反派们,疯狂地在全国各地自上而下地揪斗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把大批对党的事业、对建设新中国有功的领导人纷纷打翻在地,有的还要“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原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时期宗谱家法中植树护林的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宗谱家法是谱牒的重要内容 ,它是宗族社会的民间法规行为 ,是宗族成员行动的规范 ,对宗族成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提倡植树护林的绿化行为是宗谱家法的内容之一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体现了古代宗族追求林木绿化景观的景观生态思想的行为 ;2 .体现了古代人提倡植树的绿化行为 ;3.体现了古代人禁止毁林的护林行为。文章认为风水意识的风靡盛行 ,是古代宗族族规家法中提倡植树护林的根本原因 ;山林的宗族经营 ,是产生宗族植树护林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社会里 ,仍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