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俊嵩 《安徽史学》2015,(2):120-124
宗祧承继是宗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界对明清宗族继承问题研究已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越继和降继,则甚少涉及。先贤们对徽州宗族社会有诸多理想性的描述,然而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表象,现实的徽州社会要复杂得多,越继和降继就是其表现之一。探讨这两种承继方式,对于更好地解读宗祧承继和剖析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的发展脉络,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婺源腴川程氏宗谱和休宁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所载资料证实,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相当普遍,绝非个别现象。同宗继子乏人是异姓承继的原因之一,保全家产为异姓承继的重要经济因素。异姓承继亦有感情问题。血缘关系是宗族组织建立的基础,宗祧承继为宗法制度的一个核心内容。明清异姓承继的普遍及有关法规的调整,表明封建宗法关系的松弛。宋代以后的宗族既有发展的趋势,也有从内部开始瓦解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刘娜 《神州》2012,(21):251-251
高、初中衔接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动态的精神力量,是促进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作出分析,使读者明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千古楷模 百丈怀海掸师承继了开创丛林(和尚们聚居修行的处所)的马祖道一禅师的禅法以后,立下了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人称《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相似文献   
6.
赵青娟 《攀登》2023,(4):124-131
判例是司法活动的产物,在东西方司法实践中,判例制度不断演进反映的是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族特性。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判例制度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言及判例即归于西法;言及判例法必谈及英美法系,殊不知成文法体系的进步离不开判例对规则的总结和完善。在当代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发展中,“同案同判”成了价值目标体系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环节。纵观历史,判例制度从西周开始萌芽,历经秦汉发展,至唐代改革,再经宋代以后判例制度的普遍适用,历经千年起起伏伏,但始终未曾消失。故,本文从历史承继和当代反思的层面中,就当代判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做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明清徽州民间社会对于图甲绝户的承继,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宗族内部的承继,称为"出替",是宗族内部对于图甲赋役制度的调适,不会导致户名族姓的变更;二是异姓承继,称为"承顶",有时发展为总户户名变更,体现了强烈的族姓意识,是地方宗族兴衰、更替的表现。绝户的有效承继,能维持图甲体制的完整和运行。而一些小姓宗族以承顶旧户为契机,逐渐摆脱依附地位,开始产业积累和宗族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28日,在时隔44年以后朝鲜召开新一届劳动党“党代表者会议”,一位长相酷似青年金日成的年轻人坐在了会场第一排显眼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鄞县故城考     
秦汉时期,政归一统,郡县分设,在今宁波地区初置句章、鄞、鄮、余姚四县,隶会稽郡。其中的鄞县,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历过三次大的变革:自秦汉时期初设鄞县至隋代开皇九年(589年)并入句章,治于今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城山;自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改鄮为鄞重设鄞县至2002年改鄞县为宁波市鄞州区,治于今宁波城区三江口一带;自2002年改鄞县为鄞州区至今,治于今宁波城区之南。此间虽在唐代武德四年(621年)至武德八年(625年)短暂有过鄞州之设,但其无论名称抑或承继关系均与鄞县有异,可略而不论。  相似文献   
10.
隶所周知,和杨隋政权一样,李唐皇室出身北周宇文泰一系的开陇集团,然而,从李渊武德开国,到李世民贞观立国,两代之间对前朝,即隋代的态度却截然有别。本文通过相关史料的排比与释读,试图呈现高祖、太宗两代帝王在位三十余年间历史发展中的具体而微的政治情境转折,及其引发的官方舆论策略、历史叙事风格的调整与变化,即由强调天命与出身,到颂扬革命与勳功,再到编织祥瑞与正统的三个阶段。由此也可以看出,《魏书》的重修与不修、《隋书》与《晋书》的风格差异,都明确地呼应着特定历史背景下执政者具体的政治诉求,揭示出这一点,将有益於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唐朝初年政局的变动和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