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丁 《文史月刊》2007,(9):39-39
翻阅50年前的"剪报",有王震将军的一首打油诗的手迹。十分欣喜。王震将军是上世纪40年代初"南泥湾"垦荒者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齐超儒 《百年潮》2020,(1):57-61
宋庆龄一生著述众多,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留下了大量的声明、宣言和文章。据学者统计,宋庆龄撰写的各类论著、书信共计1100多件,题词手迹有170多幅。但是,宋庆龄并未留下一部回忆录或者自传,仅有几篇回忆性的文章。究其原因,从事宋庆龄研究的著名学者盛永华认为这与宋庆龄一生为人谦逊低调有关系。笔者通过査阅宋庆龄书信等资料后发现,似乎还存在其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朱琪 《收藏家》2009,(6):25-28
蒋仁,仁和人(今属杭州)。原名泰,字阶平。后改名仁,字山堂。号女床山民、吉罗居士等。布衣终身。工诗善书,其书法与梁同书齐名,篆刻古秀峭逋,与丁敬、黄易、奚冈、陈鸿寿等并列“西泠八家”。蒋仁作为“西冷八家”之一,在书法和篆刻的成就上均极卓绝。然由于蒋仁布衣终身,加之性格冷僻,罕与人接,故其师承如何,家学渊源又是如何,前人罕有论及者,如郭虐、严元照等人的文集中皆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4.
俞琼 《收藏家》2013,(5):53-54
张廷济(1768—1848年)清代著石歪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一字说舟,又字作田,又号海岳庵门下弟子,晚号眉寿老人,浙江秀水(嘉兴)新篁人,新篁旧称竹田里。嘉庆三年(1798年)解元。工诗词,精金石考据之学,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并精于鉴定。能篆、隶,精行、楷,初规摹锤、王,五十后出入颜、欧间,晚年兼法米芾,草隶自成一格,富金石韵,为当时书坛所推崇。  相似文献   
5.
肖翠 《世界》2004,(9):34-39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国出版界组织出版了一批全面反映邓小平不朽功勋、崇高品德和阐述邓小平理论的重点图书,以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不足15万字的作,卷首有几帧书中主要人物罗章龙以及他在1936年拍摄的游览华山、青岛的照片和晚年所写诗的手迹。其中一首七绝诗云:“骊山兵诔建功勋,亘古男儿忆汝名,渤海洞庭波浪阔,历史功罪向谁论?”他的一纸手迹慨叹:“西安事变幕后人物外间知甚甚少。”另一人物李希逸1992年从美国寄给罗章龙的小小名片不无深意地写着:“1936年西安一别,已近一个甲子。每忆故人,不胜怅惘。尊况偶由报章获悉。旧日同侣,殆仅存兄与弟二人。”(无:《西京兵变与前共产党人》,香港银河出版社2000年版。)  相似文献   
7.
人物     
《神州》2008,(9):13-14
江西:方志敏广场在南昌落成1935年8月6日革命烈士方志敏在南昌市东湖区下沙窝英勇就义。73年后的同一天,就在方志敏烈士被害之处落成了方志敏广场,以纪念革命先驱为理想献身的伟大情操。新建成的方志敏广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广场中央矗立着3.6米高的方志敏烈士塑像,两侧的纪  相似文献   
8.
李雪松 《纵横》2012,(5):37-38
远在美丽富饶的北美大陆,生活着数百万华人,他们或随祖父辈而去,或因求学工作而往。其中,部分家庭珍藏了数量众多的中国艺术品,尤以所藏中国书画数量最为庞大。近两年,我以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艺术顾问的身份,前后九次亲赴北美,每次走访数个华人聚集的城市,拜访诸多藏家,带回国内参加拍卖的书画有数干件之多,成交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有很多是明清两代及近现代著名书画家的名作,可我个人更加看重的学者手迹却十分罕见,特别是胡适先生的手迹仅见两种,但这两~~-T-迹均非凡品。  相似文献   
9.
在近现代文献中,不同的书写技术与材料、工具、以及书写环境条件的一系列变化,不仅丰富了文献字迹的样式变化,也为复制性临摹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既能应对时间短字迹种类多的特点,又要追求临摹水平专业化。要满足这个要求,就要从近现代手迹临摹的特点难点出发,通过不断的了解、体验、研究、积累,来逐步上升到对专业层面技术操作机制的把握。因此,这是一个长时间摸索实践的过程。本文阐述这一过程,旨在表达一种业已完善的灵活的专业临摹方式;并为字迹复制的新探索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