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張雨 《中华文史论丛》2015,(2):31-50,391,392
南朝宋皇太子監國有司儀注,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公文形態。但是,現有中華書局點校本《宋書》、《通典》的儀注文本及標點,均有不完善之處,需要重新校録文本和標點。在對儀注進行了文書學與制度史考察之後可知,儘管尚書臺(省)自西晉以後就已取得了作爲宰相機構的職權,尚書令、僕射也已被視爲宰相,但是遲至南朝宋時,尚書臺仍然未成爲一個層級分化、結構規整、分工明確、各有權限的外朝宰相職司。在兩漢至隋唐間三公制—三省制的體制轉軌還沒有基本完成之前,尚書臺所得的宰相職權,並沒有及時反映到律令常典和公文形態中。尚書臺作爲文書傳遞機構的性質,仍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體現在南北朝公文書式中。就現有研究而言,尚書省及令、僕射所獲得的宰相職權在律令和公文制度中得到反映,恐怕要到南北朝後期,甚至是隋初纔實現。  相似文献   
2.
"天下"原指中國領域,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肇端於五胡建國華北,逐漸形成了將四夷也包含在以中國爲中心的天下之内的新"天下"意識。這種新天下意識隨着當時規模巨大的人口移動,被傳播到高句麗、百濟、新羅、倭國等國,並影響到古代朝鮮、日本的國家建設。正是在這樣一種國際動向中,倭國王從倭王武時代既向中國皇帝稱臣,同時又自稱"治天下"之王,到隋煬帝時代倭王自稱"天子",倭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天下"意識。伴隨着新天下意識在東亞的形成和傳播,魏晉南朝的世界秩序最終被北朝隋唐的世界秩序所取代,東亞各地區也進入新的中華、天下紛然叢生的時代。  相似文献   
3.
黄正建 《中华文史论丛》2022,(3):211-228+408
本文從杜佑對所引史料的選擇和剪裁入手,探討杜佑的法律思想,發現杜佑論述“刑制”歷史時,所引資料均删去了有關“以禮化民”等内容,不認爲“刑”後於“禮”而産生,對以德禮仁義治國持懷疑態度。這與一般認爲杜佑主張以禮樂治國的看法有很大不同。此外,杜佑詳細引用記録了當時辦案過程的史料的做法也極其少見,反映了他重實踐重程序重法典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4.
李欣然 《中华文史论丛》2023,(3):353-389+398-399
甲午前中國人對引進鐡路與否的争論,常被研究者視爲中與西乃至先進與落後的對立。但由於此時西方尚未被樹立爲全面典範,洋務的倡導者和反對者其實能大致分享一個共通的意義世界,這恰是在以往研究中常被忽視的。本文通過考察鐵路資敵、擾民、失業所關係到我主彼客的軍事形勢、道本器末的認知框架、國家應否積極作爲的角色認知三個議題,指出争論者的觀點差别更應被看作在共同的意義世界和思想時空中做出的不同選擇。  相似文献   
5.
劉增合 《中华文史论丛》2011,(3):17-56,389,390
戰時財政是一種非常態財政,辛亥鼎革期間,爲配合戰爭機器運轉,清廷被迫放棄預算財政軌道,轉入停辦其他新政,籌措所有潛在財源,力顧國防的戰時財政狀態。在部庫與省庫均近乎告罄的情況下,部省極力籌畫舉借外債,但先後格於列强的中立政策,不具成效;統兵將帥與北省督撫極力獻策發掘内款的各種方案,卻依然難遂人願。因部庫窘困,清廷針對戰時請款不得不流於敷衍,空言指撥,而無實際,戰時財政運籌由此陷入絶境。它折射出財政改制面臨巨大變故後,國省財政應對乏術,内外疏離趨於顯性的極端態勢。  相似文献   
6.
對歐亞草原遊牧文化的考古與人類學研究的當代成果表明,分佈在那裏的遊牧型生計及其社會文化,並不是從某個特定起源地無遠弗届地傳播到草原各個角落的。本文試圖在介紹這一認識形成過程的基礎上,對匈奴人羣起源的多樣性與匈奴本部落的語言、遊牧經濟在蒙古高原生成的方式及其過程、匈奴帝國的政治結構、匈奴與漢地王朝如何在"試錯"式的長期磨合中確立其相互關係的模式等重大問題的研究,進行比較細緻的綜合評述,並在作者稍有心得的方面做若干進一步的討論。  相似文献   
7.
王建勇 《中华文史论丛》2021,(4):247-258+405-406
職官制度對古籍整理與研究意義重大,《剡川詩鈔》直至《全唐詩續拾》相繼製造的"唐元和詩人邢允中",即因未及究細北宋武階官左班殿直,而將北宋邢允中誤作唐人。歷代學者未能詳繹虞世美《護國院記》碑形成的三個不同歷史時間(這通刻立於南宋嘉定十一年的紀念碑,保存了一篇唐代佚文《護國院記》),從而導致這一錯誤知識的産生、流傳。  相似文献   
8.
豳國地望考     
殷商时,周人在迁岐山之前,有十余代居於豳地,建豳國。然豳國之地望,历来分歧说法颇多。本文对豳國地望的诸种说法予以梳理,指出几种说法的来龙去脉及致误原因。并结合该地区地理状况,对汉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肯定了古豳國在今甘肃宁县境之说。  相似文献   
9.
張宗品 《中华文史论丛》2012,(1):181-204,396,397
史家載筆,貴乎心裁,東漢時期的國史修纂卻由一人撰作轉爲羣體修史。這種修撰方式的轉變對此後封建王朝的修史模式、修史立場產生了巨大影響,史書風貌也因之丕變。本文試圖通過對《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一條附益文獻的相關背景進行考察,探究漢明帝召訓史臣及任命數人同時修史的政治考量,並藉此推尋東漢修史制度轉變的歷史動因,指出這種轉變的史學史意義。  相似文献   
10.
劉釗 《中华文史论丛》2012,(3):43-60,395
戰國格言璽是戰國璽印中的一類。本文對幾組思想觀念近於黄老道家的戰國格言璽進行了考釋,並結合傳世文獻和其他出土文獻,對這幾組戰國格言璽的意義和藴含的思想觀念進行了闡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