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辛 《百年潮》2008,(10):54-58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下乡知青通过各种途径大规模回城,一时间形成一股大潮,这对知青个人、农村、城市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尤有回响。我也曾是到贵州插队的一名上海知青,由于写作《蹉跎岁月》、《孽债》等知青小说,接触和采访了大量的下乡知青,对知青回城的整个过程比较熟悉。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大家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牛筋 《风景名胜》2010,(8):58-65
灿烂阳光下的马拉图亚,水上别墅与浅蓝的海水,深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唯美的红蓝图。也许是上苍的安排,这个秀美的地方却是在印尼一个偏远的角落。在空中坐三趟飞机,陆地上走一趟公路,然后在水上乘坐汽艇,海陆空三管齐下。这样的行程,对于许多舒适型旅游者来说,简直是遭罪,可谓是要上天堂,先入地狱,经历一番磨难才能抵达马拉图亚岛。  相似文献   
3.
傅京生 《丝绸之路》2012,(22):127-129,2
一 方向军先生对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是有特殊感觉的人;并且,绘画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意义所在.所以,自他经历了"北人南迁"之后,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圆满自足的世界.看他的画,其实就是自我生命明朗的过程,因为他的画构成了人和文化的一种共存关系.确切地说,是他的作品能够构成一个跟欣赏者的生命感觉息息相关的人文世界.在当代画家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向军先生几年以前的作品中,就已经极为鲜明地显现出了这样的境界.那时,他的绘画取法龚贤,画得浑厚华滋.  相似文献   
4.
明根小城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卡尔维诺讲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到达该城市有两种途径,乘船或骑骆驼。这个城市会向来自陆路和水路的客人展示完全不同的风貌。赶骆驼的人看见它,会把它想象成一条船;乘船而来的人,明知它是一座城市,却把它看成一头骆驼。  相似文献   
5.
近几个月来针对天主教各种铺天盖地的丑闻漩涡表明,教皇也许太轻视了深入梵蒂冈心脏的各种劣根性——那些数个世纪前就被薄伽丘嘲笑成一本小书的黑暗传统  相似文献   
6.
卢小黑  张鑫 《旅游》2010,(7):16-16
我一直对云南充满了怀念,一想到泸洁湖湛蓝的湖水、四方街光滑的街道,就忍不住停下手上的一切,开始发呆。“发呆”这两个字就是人在云南时候那种松弛状态的最好注解。一坐一忘也特别适合发呆,虽然这里比起云南随处可见的农家小院少了几分自然的氛围,小资气息浓厚,但是同样有一种很放松、很舒服的感觉,尤其是当夏天来临,街边的紫槐花大片盛开的时候,坐在街边的椅子上,仰着头感受微风拂面,会有一瞬间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就如同在丽江一样,忘记工作,忘记琐事,像达利的那幅画,连时间都融化成一块软糖。  相似文献   
7.
回到天上去     
小安 《南方人物周刊》2011,(36):110-110
天 天 天是我的爹 天会照顾我 上面这几句,是一个叫小招的人写的诗,小招已经死了。我曾在成都的一问酒吧见过他,他带着他的诗到处走,会诗访友。他来到成都,一大帮诗人请他喝酒吃饭。他喝醉了,大声读自己写的诗,双臂张成一字,  相似文献   
8.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11,(21):50-51
1966年,工人阶级的中国大地上仍属领导阶级。江西赣州一户工人之家有位20岁的姑娘李九莲,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满腔激情地投身于“文化大革命”,而且很快成为赣州市第三中学“卫东彪”造反团惟一的女性副团长。  相似文献   
9.
陈中平 《世界》2007,(3):40-41
佛罗伦萨(英文FLORENCE,意大利文FIRENZE)在罗马以北约200公里,诗人徐志摩按照意大利语音将它译成一个很雅致的名字:翡冷翠,可惜没有流行。现在国外地名常常由英文转译,有的和原音相差很远。途中经过锡耶纳(SIENA),这是一个“世内桃源”,但见蓝天白云、绿树红瓦、流水潺潺、芳草萋萋,一派田园诗的风光。  相似文献   
10.
东方出版社出版了王太林的史学新作《千古兴亡——破译君主社会朝代更迭的密码》(以下简称《千古兴亡》)。因工作关系得以先睹,感觉论从史出,有理有据;自成一统,成一家之言,值得推荐。《千古兴亡》不是时下流行的以现代口语翻译古籍,也不是经常见到的借古喻今,而是从历史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关于朝代更迭的系统的、全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