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真 《旅游纵览》2023,(2):97-99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大现象级文旅产品,其在产品类型、空间构造、体验方式等方面较传统的文旅产品表现出创新性特征。本文通过归纳该项目在理念、场景、运营、营销等方面的创新点,分析其价值意义,进而探讨在文化自信、文旅融合、数字技术运用的时代背景下,该项目对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讨论《西厢记》瓷绘艺术的文章可谓多矣,本文试从舞台演出的角度,释读历代瓷器上所绘《西厢记》画面与同时期舞台演出的关系,探讨活跃于舞台之上的戏曲艺术与瓷绘《西厢记》装饰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代曲学大师.在民国学林享有盛誉。他对曲律、曲史包括词学理论造诣极深,以一本《顾曲尘谈》深得蔡元培赞赏,遂于1917年被聘为北大教授,讲授古乐曲。自此.不登大雅之堂而曾被鲁迅概括为“咿咿呀呀”的戏曲首次进入最高学府。并占有一席之地。他叫吴梅.在世时与王国维齐名.二人并称戏剧研究领域的“南吴北王”。他的一生.就像一台波澜起伏、动人心弦的大戏。曲终人散.余音袅袅.回响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相似文献   
4.
他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后来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5.
(一)我的家乡在鄂北。大革命时期,我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很早就入党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湖北全省、特别是我的家乡鄂北,牺牲很惨重。我18岁时到武昌报考中华大学上学。这个学校曾经出过恽代英、肖楚女等人物,后来更名为华中师大。上大学时,我就开始从事进步戏剧、文学活动了。1935年我们组织了武汉戏剧协会,第二年又在武汉组织了拓荒剧团,创作了一些剧目。《五月的鲜花》就是为独幕剧《阿银姑娘》里面的序曲写的。我们在武汉开展救亡戏剧运动,得到了冯乃超的很大支持。他当时在湖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李书城手下任职。  相似文献   
6.
雷达 《文史春秋》2015,(2):52-54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能够兼称戏剧家、作家、编辑家、表演艺术家的,凤子是一个。盛开的花朵凤子原名封季壬,1912年8月11日生于湖北汉口。小凤子长得眉清目秀,她的父亲封祝祁(湖北通志局协修,后任广西通志局局长)给她取乳名"亚美"。封家是广西容县杨梅镇石岭村人,自宋元以来,文人辈出。校园中的封季壬,不是"校花"就是"班花"。凤子在汉口女二中就读时,被老师和同学们推荐上舞台表演话剧;在复旦大学求学时,被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教授看中,点名做他的话剧演员。  相似文献   
7.
本文质疑传统的院本为“行院之本”说,继而提出院本出自“院体”的观点。“院体”乃是宋代伶人对其表演范式出自皇家教坊的标榜,其得名源自唐翰林院“院体”,是宋人趋时逐尚、夸饰“官样”的产物。“院体”的表演形态与宋杂剧完全相同,区别在于“院体”是宋杂剧的宫廷演出范式。“院本”实际上就是“院体”,“本”即“体(体)”的简省,将常用字的偏旁笔画简化,乃伶人通例。金人未沿用南宋的“官本”而直承北宋的“院体”,说明金院本的来源要早于官本,它直接继承的是北宋杂剧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夫人梁氏,曾在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助其丈夫大战金兀术,被封为扬国夫人。其事迹被编入史籍,后有好事者演义为小说、戏剧。所谓梁红玉,即小说家为她取的名。  相似文献   
9.
佛教石窟雕塑、宫苑雕刻和陵墓雕塑构成了中国宗教古典雕塑的三大支系。陵墓石刻的初兴要追溯到秦或更早的年代,大约在中国封建君主登上历  相似文献   
10.
曹钢 《巴蜀史志》2017,(1):29-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翻译家童道明说:焦菊隐是中国少有的一位既对戏剧传统抱有敬畏之心,也对戏剧创新怀有巨大热情的戏剧大师。而其艺术的见解、导演的功力、审美的趣味、文化的修养,水准之高,更是独步中国剧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