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隆年间,清朝统一新疆。鉴于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地人口稀少,兵力不足,根据沿边的需要,清政府从内地及东北调集大批军队驻防新疆。察哈尔蒙古作为其中的一支,于乾隆年间,分两批携家带口从张家口等地迁往今新疆博尔塔拉等地驻防。察哈尔蒙古西迁后,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戍边换防、牧放官办牧厂的牲畜,对清代新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亦促进了其自身的社会发展,在社会生活上表现为以牧为主、农牧兼营的经济结构及人口的增加,教育、宗教的兴盛和民族关系的改善。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察哈尔蒙古的自身发展,自然也相应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秦汉帝国是伴随"新地"的推展和边界的扩张而确立的。政府在派遣"新地吏"同时,往往推行徙民实边、行役戍边政策。在后来的发展中,实边较戍边更为边策所重。其原因既涉及财政、舆论,也有对防御效能的考虑。两汉时期,内地与边郡之间的差别有所扩大,影响到朝廷内外政策的差异。边郡军事负担甚巨,而且因军队屯驻造成经济残破与社会动荡。边郡维持运转,常需邻郡供给、中央调控、募民输粟及军士屯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中轻徭薄赋的惠政,与边政状况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汉代戍边士卒衣装来源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戍边士卒的表装来源主要由官府提供,数量视政府的经济状况而定。按冬、夏两次禀给。由于集兵方式、国家经济水平等多种原因,士卒也备有私衣。  相似文献   
4.
走马楼吴简中有许多"士伍"(仕伍、士五)、"岁伍"、"月伍"的记录,此类均为户籍身份."士伍"籍具有世袭性,但只限于家庭中的男性成员,且可通过赐爵或立功等途径改变身份."岁伍"和"月伍"可能与文献之"更"有关,"岁伍"系指戍边"一岁一更"者,戍边完毕、返回原籍后,仍以"岁伍"著籍."月伍"则指"给郡县一月而更者".  相似文献   
5.
平兆龙 《丝绸之路》2013,(10):24-26
作为民国时期的援疆干部,邓缵先主持编纂了两部县志,出版了一部游记和三部诗集。他以史卫国,重视民族关系和发展农业,不畏艰险,实地调查边界,留下大量珍贵资料,其戍边思想值得后人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曾经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们在和平年代再次历尽艰难,屯垦戍边,在戈壁荒漠上开垦出片片绿洲。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创造的奇迹。兵团特殊的建制下用兵团精神编修特殊的志书,史无前例。兵团已出的团场志功不可没,但应着重突出、全面充分地体现兵团精神,不是作为口号,而是以思想内容取舍、体例篇目的设计,文字表述等各个方面来反映、讴歌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7.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7,(12):50-55
黄河在内蒙古平原上缓缓地流了一阵之后迅速掉头向南,朝着山西与陕西间的深沟峡谷之中而来。这里曾经烽火连天,关隘、戍边、思乡是旧时岁月的关键词。而今硝烟散尽,戍边人的后人们守着黄河,平静而安闲地度日,偶有怀想,究竟是几时明月几时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七塔是祁连山南麓的一条深谷,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北15公里处,是一派洪荒大野的原始本相,蕴藏着天地造化的大手笔.其间还有古羌人神秘的岩画、明代戍边大将勒石庆功的石碑、高僧大德闭关修炼的遗迹等,是一处闹市边缘的香格里拉,上苍赐予人世的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9.
汉代河西地区地处边塞自然环境恶劣,为了保持军队强有力的战斗力,政府建立了深入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各基层组织都备有常用药品,而且军医巡回为患者诊断,并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同时对伤病及死亡的将士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抚措施,以稳定军心,增强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屯垦戍边实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屯垦事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王朝深知“屯垦兴,则国防巩固,屯垦废,则边防松乱。”因此均视屯垦事业为安邦定国的大政方略,常抓不懈,代代相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