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阮茜 《神州》2011,(6S):13-13
作为职高班主任,学生的情感教育一直是我工作的重心。我始终坚持“先做人再成才”的教育观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班主任而言,应教会学生具备如爱心、善良、宽容、诚实等基本品质。我在教授老舍的《我的母亲》这一篇课文时,曾向学生谈到世界名著《悲惨世界》里的芳汀因德纳第夫妇的欺骗,为了女儿活命,从卖头发,卖牙齿,到卖身,终因贫病交加而死去的情节,当时竟有学生冒出一句:这女人真笨!这是我的学生说出的话,他对于这位可怜的母亲似乎没有丝毫同情,我看着那张稚气未脱的冷漠的脸,惊异于此间情感的缺失,同时也反思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1885年过后.那些描述苦难的杰作,人们最高的评价.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悲惨世界》。我在雨果的巴黎故居参观,发现他是一个站着写作的人。因为脊椎病,他总是站在写字台前——其实有点像梳妆台。想象这幅画面:面对世界,雨果握笔,站着;就像士兵站着握枪,或一个摄影师站着扛机子。  相似文献   
3.
刘行 《神州》2012,(28):6-6
雨果说过:"天生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喜欢雨果的作品,不仅因为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更是因为作品中对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的描写总是那么具有深刻的代表性。《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两部作品描写的都是宗教气氛弥漫下的悲剧,宗教是社会状况的真实反应,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现状。作者就是要通过作品揭露社会现实,唤醒人们心底的意识,改变社会现实。在《<克伦威尔>序》中,雨果提出了美与丑、善与恶、优美与畸形、崇高与粗俗、光明与黑暗的艺术对照原则。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这种对照方式:《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两部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文豪雨果所写的《悲惨世界》堪称世界级的文学名著,同时,也是翻译最多、改编成影视作品最多的名著之一。近来,由好莱坞大导演汤姆·霍伯执导,著名影星休·杰克曼、安妮·海瑟薇出演的同名音乐剧电影又在我国上映,票房过亿,彰显出名著与电影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5.
1861年,雨果在一座海岛上完成了杰作《悲惨世界》。因为抵制路易·拿破仑的政变,此时他已经流亡海外10年。这部一千多页的小说,集中写作的时间只有一年稍多,但起心动念却早在1828年。  相似文献   
6.
韩艳 《神州》2011,(10):40-44
也许你没读过《悲惨世界》,你只看过电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赎》;也许你读不懂斯蒂芬·威廉·霍金,你只会痴迷于斯蒂芬·金;也许你不喜欢你认为故作高深、无病呻吟的小文艺,你只中意充满惊险悬疑、场面宏大的电影书籍;也许因为你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