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公望的《秋山图》是一件清初“四王”都曾仿拟过的作品。由于董其昌和王时敏的高度评价,这幅画作被清代正统派画家视为黄公望的典范之作,然而其庐山真面却少有人见,其下落亦扑朔迷离。本文通过梳理文献记载和传世作品,试图探究《秋山图》的面貌与下落,并讨论该作品对于清初“四王”乃至整个清代正统派画家群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恒伟 《收藏家》2014,(9):2-11
四王、吴、恽是清初并称画坛的"六大家",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位。其中四王的擅长、崇尚、画风近似,形成"四王"画派,踞画坛正统地位。吴历的山水另有特色,恽寿平则以花卉见长。他们的绘画曾被认为是清初期画史上的"正统派"。因"清六家"绘画的正统地位,他们的作品一直是清代朝野人士收藏、研习的重点。清宫藏品中,绘画以明清两朝之作为主,清代绘画中有一类是传统画派的"四王吴恽"及其传人之作,大幅长卷,精妙绝伦。如王时敏《云谷乔松图》,王翚《康熙南巡图》(第二卷),王鉴《仿宋元山水图》等。  相似文献   
3.
晚明以来,在江南地区出现大量的以文学、艺术为擅场的艺术家族,其中尤以常州地区的恽氏家族为特别。在恽氏家族中,早期以诗书传家,到晚明起,则以艺术传家,一直绵延至清代中后期,时间长达数百年。在恽氏艺术家中,以恽向和恽寿平的成就最为突出。恽向是恽氏艺术家族中第一个以绘事见长者,是恽氏家族从诗礼传家到以艺术传家的关键人物,是家族转型期的先驱。他不仅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画家,更是一个在画学思想、创作理论方面有所建树的学者,在晚明山水画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考察恽向及其艺术成就,便成为恽氏艺术家族研究不可绕过的一座分水岭。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恽寿平研究较多,而对恽向则鲜有所及。基于此,本文在在前人有限的研究基础上,以恽向传世作品和时人文献为依据,对恽向生平事迹、山水画成就、画学理论及其对画坛的影响展开论述与考察。恽向及其画学理论与画风,是晚明时代热衷传移模写、外师造化的山水画家的缩影。本文便是借一个艺术家族的个案解析,为人们认识晚明时代的山水画风提供另类参照。  相似文献   
4.
王一红 《沧桑》2009,(6):221-222
恽寿平是清初画坛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绘画思想主要体现为:提倡师法古人与师法造化;追求意与情;注重虚实与气韵;达到逸格与筒淡。这种绘画思想对后来画坛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代的没骨花鸟画有着各自独特的时代风格,其中,明代宫廷画师孙隆的没骨别具一格,他将写意融于没骨之中,宫廷花鸟画中又带有野逸风趣,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恽寿平作为没骨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在没骨花鸟画凋敝的明末清初,他的没骨花卉开创了新的格局,其在绘画技法上是具有革新性和开拓性的,且他的创作思想也为后世传播,正如《南天画跋》中“摄情说”所说的那样:“在清初拟古风盛行的时期,恽格的摄情说是大胆、新鲜的。”[1]他为后世画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绘画思路。本文将从二者的技法、题材、用色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窥探明清时期没骨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与发展变迁,并结合孙隆和恽寿平各自在画史上的成就,总结他们对后世画坛的影响,这对于当代没骨花鸟画的推陈出新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万章 《收藏家》2024,(2):2-17
恽寿平的《竹石花卉图》册系早年墨笔写意之作,从中不仅可看出其早年临习马远、柯九思、倪瓒、张雨、陆广、吴镇、刘钰、唐寅等前贤笔墨的状态,亦可反映其在专精没骨花卉之前的艺术演进轨迹。在此册的鉴藏与传播中,更可见出其时士大夫阶层对恽氏绘画的接受与推崇。考察《竹石花卉图》册的艺术成因及鉴藏传播,便可略窥恽寿平艺术嬗变历程及其作品在后世的接受史,从这一点来看,其意义显然已超越绘画本身。  相似文献   
7.
李萍 《收藏家》2002,(1):10-13
清代著名画家华喦(1682-1756年),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东园生、布衣生等。福建临汀人,侨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的花鸟画最为杰出,在人物、山水、草虫、动物等方面也极具造诣,堪称全能画家。华喦在艺术上力求古法,但并非一味死守,强调“但能用我法,孰与古人量”(《离垢集》)。他在继承明清写意花鸟的基础上,受恽寿平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用笔松秀古拙,柔中带刚;用墨华滋明透,变化多端,加之章法新奇空灵,敷色清嫩鲜活,使其画境显得闲逸超脱,清气扑面。他的这种画风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翚、恽毒平山水书画册,水墨纸本,画心长22、宽15,5厘米。字长23.5,宽15.5厘米。书、画各十二开,由王翚画山水,恽寿平行书对题。从《柳碧桃红图》的题跋中可知,此册作于戊辰暮春,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是年王翠56岁,恽寿平55岁。此册现藏干济南市博物馆,七十年代济南市文物店提供。  相似文献   
9.
顾美珍 《收藏家》2014,(10):2-5
<正>倪耘(?—1864年)字芥孙,号小圃,石门人,骧子。克承家学,花草翎毛尤工,兼得外祖方兰坻意。抚摹融化,秀逸入神,与秀水陶锥庵山水称双绝。《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记,其为方薰外甥。幼承家学,写照外兼作花草,一尘不染,秀骨天成。简写山水,亦颇静致。画法恽寿平与秀水陶淇称双绝。书法梁同书。咸丰八年(1858年)与吴大徵、周闲、黄鞠、包栋、陶淇结  相似文献   
10.
杜恒伟 《收藏家》2015,(4):3-12
中国的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自中晚唐兴起之后,一直到明代都为宫廷画院所垄断,成为帝王贵胄表现其雍容华贵的富丽气派的手段。明中期,随着文人画势力越来越大,一些画家尝试着花鸟画创作。如吴门画派诸大家,以简洁、潇洒、充满文人意趣的风格,显示出与宫廷画的明显区别,与吕纪、林良辈之院体水墨花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