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孟子》一书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既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有关同时又是受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影响。研究分析孟子的生态伦理想对我国走出当前的环境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华 《丝绸之路》2010,(6):37-38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性善论”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德主刑辅”、“为国以礼”的特色;“民本”思想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宽仁慎刑”、“重惜民命”而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贱商”思想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私法领域呈现出明显的重义轻利的公法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性善之论和董子的性善之论是有很大差别的,孟子强调内心之善而董子强调"遵守名号",也可谓尊崇"三纲"之理。究其原因,在于两人理论形成之背景相差甚远。就孟子而言,其所处的战国时期,各诸侯王国在相互征伐过程中,难免崇尚武力而沦丧仁义。而与  相似文献   
4.
王莉 《丝绸之路》2013,(22):77-78
我国古代“性善论”主要包括性善、向善、为善等主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道德修养使人们能够向善,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在古人一陛善论”的影响下,当代中学德育教育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道德教育目标、功能和模式,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仁政学说是孟子主要的政治主张,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性善论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前提,具体表现在孟子的"王道"主张,其中心是"以民为本"。孟子民本思想的根基是性善论,表层是仁政论,孟子在大力提倡在施仁政的同时,重民心向背,强调统治者要有善的动机,要重民意、施仁政。  相似文献   
6.
孟子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性善论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它既是"仁政"的理论基础,又是中国重视道德教化这一传统的思想渊源,更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今天借鉴和反思孟子性善论及其影响,重塑国人的思想意识,对推动当代中国的政治进步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史研究》2021,123(1):80-97
和朱熹思想体系中对于"气质"的负面认知不同,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坚持气质本善的观点。而这和他自身的身体观有关。身体被他视作一个儒者"作圣"的基础和工具,为此,他对于身体做出了种种积极正面的界定与评估。这既出自他身为一个医生的认知惯习,也可以看作他对自己经历的各种身体不适的逆向反应。身体经验为他理解"气质"范畴提供了一个认知"原型",并以此来审视和构思有关"气质"的概念与命题。  相似文献   
8.
本以经典考释为手段,论证了先秦儒家性情论中从“反古复始”到“反善复始”的发展,认为前是对祖宗命脉的体认,后则是性情、天命的提升,是对自我善端的扩充。章还从构词方式上研究了这一对命题与《周易》的关系,从而论证了先秦儒家与《周易》天道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性善论是中国社会德治理论的前提与基础,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深入剖析其消极影响,对我国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