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源  朱瑞  沈秀丽 《攀登》2008,27(6):110-115
20世纪90年代后期,青海省出生性别比呈整体性急剧攀升之态势,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成为人口结构性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尽快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趋势,统筹解决青海人口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关于男女性别比失调的原因及完善措施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亚梅 《神州》2011,(26):213
当前中国人口高出生性别比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男女性别比失调不仅影响到未来婚姻的平衡和家庭的稳定,而且也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18.06(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  相似文献   
3.
一起成长     
正当他一身劲装和一个孩子来到舞台上,所有的评委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秦勇?前黑豹乐队主唱?曾经的中国摇滚歌坛领军人物?是的,的确是秦勇。沉寂十年之后,人们再次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十年之后,他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新歌,还带来了一起成长的16岁儿子大珍珠。十年时间,他历经坎坷与磨练,再次演唱,歌声悲壮且沧桑。还在2005年3月,北京一个安静的咖啡馆,黑豹乐队召开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更换主  相似文献   
4.
王钦池 《攀登》2014,(3):31-35
文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分因素特征和贡献率。结果显示,城市和镇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升高,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下降;一孩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显著增大,二孩的影响明显下降;人口大省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影响仍然较大,部分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连续升高的趋势。基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新态势,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策略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傅萸 《南京史志》2011,(24):60-61
我园大班有一名感觉统合失调的幼儿,他不能融入正常的活动中,还经常影响其他幼儿,因此其他家长对他很有意见。一天早上,班主任和孩子的奶奶商量能否让他回家睡午觉。奶奶态度很生硬地说":我们没空!"说完扭头就走,班主任感到非常委曲。第  相似文献   
6.
米亚梅 《神州》2011,(11):213-213
当前中国人口高出生性别比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男女性别比失调不仅影响到未来婚姻的平衡和家庭的稳定,而且也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人口性比例失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存在性比例失调问题。虽然直接数字材料奇少,但间接史料屡见于史书。我们认为形成中国古代社会性比例失调问题的原因很多,可以从八个大方面来说明。这八个方面的原因中既有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方面的因素,而且往往是社会方面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中国古代的性比例失调问题也表现出两个特点,即绝对化与相对化的区别。如由于战争、徭役、杀婴、杀殉等造成人口大量死亡,从而形成永久性、绝对化性比例失调;由于战争、徭役等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占用大量劳动人口或因守丧、婚姻制度、婚姻习俗延缓婚嫁时间,而形成的暂时性、相对化性比例失调问题。而且这两种性比例失调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对中国古代人口的繁衍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坡底遗址是关中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秦人墓地,通过对墓地出土的154例人骨标本的人口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154例个体中,性别明确者91例,鉴定率为59.09%,年龄段明确者127例,鉴定率为82.47%;坡底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30.29岁,女性平均死亡年龄为29.73岁;死亡高峰为壮年期(51.18%),其次为青年期(24.41%)和中年期(18.90%),不见老年个体。秦国长期征战导致关中地区大量男丁入伍应该是坡底居民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0.596:1)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古代居民年龄组数据的分析,坡底居民的死亡高峰提前到了青年期和壮年期,这或许是战国晚期秦人生存压力较大,寿命普遍较低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性别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统计学研究并不是单纯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口的自然属性,而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人口的性别构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一般来说,自然界各种生物的两性比例是平衡的,这是生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物种繁衍发展的需要。人作为自然物种的一支,其两性比例亦应受到这种自然规律的制约。但由于人类具有特有的社会属性,因而在一定时期又存在性比失衡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关系到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从而决定人口出生率以及人口再生产速  相似文献   
10.
刘燕舞 《民俗研究》2024,(1):94-105
除与非民族地区村庄劣势累积型男性婚配困难趋同外,凼村群体错位型男性婚配困难分布则是民族地区村庄更加突出的经验悖象。从出生世代分布看,群体错位型婚配困难男性主要出生在1980年以后,于2010年前后进入婚配困难期。社会文化变迁是民族地区村庄男性婚配困难问题的重要形成机理,它表现在女性早婚文化延续与男性婚龄延迟的张力、本地婚姻偏好文化与跨地域婚姻流动的非对称性挤压、有限代际责任文化与个体生活享受文化合力形成的家庭经济资源低积累等多个方面。当这些方面与外在于民族地区村庄的多维现代文化接触和碰撞后,无论是在代际层面还是在代内层面所产生的文化失调,都造成了民族地区群体错位型男性婚配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