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崔佩红 《神州》2011,(5):2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纳要》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即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两个女儿,分别是11岁的莎夏和8岁的玛丽亚。第一夫人米歇尔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倾注了全部精力,她时常精选有益的课外读物讲给她们听,尤其是晚上睡觉前,米歇尔会把几部英文著作,以"说故事"的方式,借用课外读物的启发,与她们交流书中的内容,让孩子及早地思考问题,具有独立的"处事判断能力",或许这就是奥巴马夫人对女儿们未  相似文献   
3.
田文静 《神州》2013,(10):64
所谓"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老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质,获得成功与满足。一、"开放式"的学习内容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师以亲切的口吻或商量的语调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文化教学有其特定的目标,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对数学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了解,培养中小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扩展中小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中小学生求真求实与探索创新的精神;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乃至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任何一  相似文献   
5.
孟兆燕 《神州》2013,(3):99-99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合适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以下  相似文献   
6.
时移势变:论包世臣与常州士人的交往及经世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望 《安徽史学》2005,4(5):39-45
嘉道之际,考据学仍在发展,经世思潮正在兴起.作为经世思潮初期中心人物,包世臣并非孤独的独行者,他与常州士人关系极为密切,自视"常州同党",他的用世精神得到常州士人的呼应,从而在江南形成了颇有声势的经世思潮.包世臣经世之道以取得实效为宗旨,故他不愿持论过高,而是主要针对具体时政而论,正因为如此,随着社会矛盾焦点的转移,他思考问题的重心也随之改变,相应的对策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孙署虹 《神州》2011,(5):46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即教材、学科的旧概念,转变成为由教师、学生、各个环节、教材整合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中,教材已变化,学生在成长,教学重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师更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不仅是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新课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时下,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但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反思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把反思当作生活常态?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一、不会反思  相似文献   
8.
杜军伟 《神州》2012,(21):124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是点燃学生探索的火种,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路明灯,是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索质疑的具体表现。同时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预习质疑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能力,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文从字顺"的基础上。这就要求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的能力。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有什么词不理解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  相似文献   
9.
张瑜 《神州》2013,(14):176-176
一、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一)公民概念的梳理公民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公民"这一概念不仅历史渊源较长,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不尽相同的含义。公民概念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古希腊的"公民"(polites)一词来源于"城邦"(polis),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公民是"参加司法实务和职权机构的人",是城邦中的少数。拥有参政权,对国家、社会的形成承担公共作用和责任,这一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形成于15世纪前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已完全超越了其最初的内涵,现在意义上的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二)现代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由于研究者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界定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