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第二天,我伤痕累累地醒来,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想碰冰箱里那些伏特加了”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暗夜     
陆晓娅 《炎黄春秋》2009,(10):64-67
很久不曾失眠的我,却在那天一夜无眠。天快亮的时候,胃开始一阵阵地痉挛。用我们心理治疗的行话说,身体是最诚实的。当大脑想要忘却的时候,身体却会通过紧绷、痉挛、疼痛、呕吐、失眠等等不自主的反应告诉你——其实那些事情你是忘不掉的。  相似文献   
3.
正上个月我们学校出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一个花季少女、一个高考状元自杀了。关于她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失恋,有人说是抑郁症。说真的,她还真来我这里做过心理咨询。记得当时我正在心理咨询室进行每周两次的值班,这时候随着几个细细的敲门声,进来一个穿着齐整、相貌漂亮的女孩。通过交流,了解到这个女孩是典型的赤面恐怖症,主要感觉是头疼。她现在正在读大学二年级,年龄19岁,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她曾经接受过心理治疗,无奈没有  相似文献   
4.
赵艳婷 《沧桑》2013,(6):123-125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文化通过思想意识交流的方式,让患者不觉得是冷冰冰的机械治疗,更有助于心理疾患的康复,而且文化思想载体的独特性和大众性也使心理治疗能够更广泛地推行。在现代社会,心理医生面临的疾患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化,它要求心理医生要学贯中西,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找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之间的共通处,通过理念契合、对象契合、方法契合,在心理治疗中自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更有效地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一现象,大体是自然疗法的中国化呈现 从世界角度来观察宗教发展,现在有一种准宗教的、不完全强调信仰的、注重生活修行的行为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在西方乃至中国港台地区,它高度流行;在中国大陆也正在逐渐为一定人群所接受。它们让人到一个专门的机构去,短暂告别红尘,进行生命的养护和精神的安抚。这种行为,基督教称之为“灵修”;佛教有“静坐”,印度教有“冥想”,也有的机构将不同教派打通,比如印度教和基督教思想相结合,产生了不少新的行为方式。台湾、香港,这种修行工作坊相当受欢迎;而几天前我本人也在武汉参加了一个叫“怒放的生命”的项目,它将不少教派的作法精华融汇在内,开展静坐和心理治疗,并收取数千元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小伊伊的身体正在康复,但更为困难的重建在于心理:至今,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已不在了  相似文献   
7.
悲伤是一种慢性疾病,温暖只是一粒缓释胶囊。只有长期的心理干预,才能缓释灾民们内心的忧伤。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7,(4):84-84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及其社会影响;从亚谿家庭的出现看贵族社会的变迁;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前宗派时期之比较;《四部医典》中的心理治疗思想;略论南诏与吐蕃公开结盟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钊 《神州》2013,(35):220-220
一、艺术表达性治疗的理论意义 1、“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定义 表达性艺术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方法。它是引导当事人,借助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通过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这种活动形式,使当事人深入自己的无意识,在艺术活动中体验、反思、整理、疏泄、否定、建设等,释放当事人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处理当事人情绪上的困扰,进而达到缓解症状,重新认识困扰自己心灵的问题,激发无意识的创造性,形成自我自愈的积极心理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