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考察中国古典文献中“天道左旋,地道右周”、“雄左行,雌右行”等左右思维方式,并结合人类学田野调查采集的资料,以及借助敦煌写本的研究成果,对中日巡绕合婚类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日本伊耶那岐、伊耶那美二神巡绕合婚神话深受我国伏羲女娲巡绕合婚的兄妹婚神话影响.  相似文献   
2.
居延、敦煌等地出土的屯戍简牍表明,汉代边塞建立了严格的徼巡制度。各亭隧吏卒轮流值勤,每天沿着边塞巡察,检视天田,防止有人非法穿越边塞天田外逃。吏卒巡视边塞的情况详细记录于日迹簿,每个月逐级上报、汇总,是保证徼巡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遇有逃亡事件,戍边吏卒需要搜索所管辖地段,协助搜捕。边塞徼巡制度对内可以协助控制社会治安,对外可以防止匈奴等敌对力量的侵扰、掳掠,为维护封建政权的稳固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扬州天宁寺山门殿后有乾隆《南巡记》碑,1.27×2.63米,长方形,周边有线雕的13条龙纹边框,其落款为乾隆御笔,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在完成了六次南巡后,亲自撰文,亲自书翰,加之精美的雕刻,是十分难得的三绝碑,"文革"幸免于难,为扬州文化保留了浓重的一笔。其中最关键的观点是"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他一是从"敬天明理"的高度深刻阐述治水关系民命:"河工关系民命,未深知而谬定之庸碌者,唯遵旨而谬行之,其害可胜言哉,故予之迟之又迟者,以此而深惧予之子孙自以为是,而后之司河者之随声附和,而且牟利其间  相似文献   
4.
西周王巡活动反映了早期王权运作的特点。周王常行至畿内大贵族的宫庙,对隶属于大族的小宗宗子或师氏等中下级贵族加以册命赏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宗法势力,形成王与大小贵族权力相维的体制。周王频繁巡行于西周多座都邑之间并处理政务,弥补了早期交通条件及管理手段的不足,同时亦是对都邑内贵族势力的制衡。周王亦常巡至畿外,裁决涉及地方族邦的诉讼,召集邦君、诸侯举行宴饮、大射等活动,借此拓展王权的影响及考察诸侯是否忠顺等。春秋以后随着统治制度的完善,君主频繁巡行失去了必要性,巡游逐渐被视为君权任性的表现,开始受到某些道德原则或制度的约束,儒家所提倡的巡守之制正是针对早期王巡活动所做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5.
河街寻古     
旷惠民 《旅游》2009,(12):56-56
湘江是湘潭的母亲河,千年以来,她给湘潭城区带来了生命和生机。  相似文献   
6.
作通过对失而复得于日本的崔驷《四巡颂》原的详细阅读与分析,提示其辗转流传之经过,考证其为唐本,并指出几位学致误之原由,同时向读展示了其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张作霖出身穷苦,读书不多,青少年时期混迹乡闾,多业为生,后来又参加了毅军。甲午战争后,毅军奉命驻防关内,张作霖也结束了自己的军队生涯,先后在赵家庙、中安堡和八角台一带当起了"保险队"(类似今天的保安团队)的头目。1902年,张作霖接受了新民厅的改编,成了清军的正式官员。此后,他扶摇直上,先是做了清军巡防营统领,又通过参与镇压辛亥革命,乘机进入奉天统治中枢——省城,并摇身一变成了民国新贵。接着,他因缘际会,一跃  相似文献   
8.
清代北巡塞外御道和沿途所建的行宫,是随着清王朝前皇帝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活动而逐步开辟和兴建起来的。康熙皇帝通过北巡、木兰秋狝等活动,加强了北部边防,密切了与蒙古各部的联系,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一定地积极作用,从而,使这些活动成为"家法"。  相似文献   
9.
庚戌(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作为清末孙中山领导的第九次起义,载入辛亥革命的史册。吊诡的是,起义被镇压后,官方与绅、商、学界围绕事件性质与善后问题产生了激烈的意见冲突。广东当局公布革命党人的口供和物证,力证其为叛乱行动,并解散涉事的七营全体士兵。以粤商自治会为首的多数舆论则认为这是粤省当局处置不善导致的兵变。特别是巡防营在镇压过程中军纪败坏,而由“良家子弟”组成的新军虽然失败但仍不愿扰民,引发“悼惜新军”的舆论风潮。可见粤省绅、商、学界对于革命态度暧昧,更重视保护本省与自身的权益。清廷在舆论压力下选择惩处镇压有功的粤省官吏,后者唯有掩盖新军既存问题直至皇朝倾覆,反映了筹备立宪语境下民意勃发,政局不稳,清廷却盲目推动新军建设的时代矛盾。  相似文献   
10.
张衡 《大江南北》2020,(1):12-14
说起邓本殷,许多人都感到很陌生;如果再要说他曾一度担任"江抗"副总指挥,知晓者就更少了。下面就把这事的来龙去脉说一说。1879年8月27日,邓本殷出生于广东防城县茅岭乡大陶村(今属广西),自幼随双亲务农、织席为生。1899年,邓本殷入防城县衙报名从军,先当伙夫,后为士兵。因作战勇猛,得到上级赏识,升至广东西路巡防营管带。辛亥革命后,邓本殷在军阀混战中任粤军第四独立旅旅长、琼崖善后处处长、八属联军总指挥、琼崖护军使、八属善后督办等,并被北京政府授予将军府植威将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在大革命时期,邓本殷不仅参与了陈炯明的叛变活动,而且作为陈炯明的嫡系,成为与国民革命军争斗的重要依靠力量。有的史料把邓本殷的军事生涯简要概括为"起于田间,回粤战斗,独掌琼崖,争霸广东,激战广州,奋起抗日"。而邓本殷"奋起抗日"一节,正是本文要探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