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腊神话语境中的"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希腊神话内容异常丰富 ,在神话语境中蕴育了自然主义的忒弥斯正义和人为约定的狄刻正义两种话语体系 ,产生了最早的希腊“正义”思想。这种正义成为古代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启了西方自然正义和契约正义的先河 ,成为德性伦理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2.
赵晓红 《攀登》2008,27(5):39-41
和谐社会的构建既需要作为主体的个体积极主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同时又需要个体作为客体相互尊重、共同分配和享有社会发展的各项成果。社群主义的“德性”教育思想为和谐的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构建开辟了一种重要视域,他们在修正“自由主义”思想过程中,提出重新倡导个体生存的集体的和社群的价值意义,并试图把“美德”作为整个社会生活价值体系的核心,使得“美德”成为导引人们实践的内在力量,不但成为个体成就人生的内在力量,也成为组成个体融入社会的一种和谐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教育启蒙,分别从中西方两个视角对之进行了历史维度的考察,并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探讨了当今教育的启蒙困境,也给出了一些探索教育启蒙的可能性,以期阐明教育启蒙的内在蕴味,并为现代教育启蒙的反思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曾一耀 《神州》2013,(3):19-19
"中庸"在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谈到所说的"致中和",我们首先要探讨"诚"及其与"中庸"的关系。"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1]这句话中提到了一个"诚"与  相似文献   
5.
哲人 《古今谈》2010,(1):24-26
董平,本名董萍,1959年9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县(今为衢州市),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明人集部主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编委、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6.
程艳 《文史月刊》2012,(Z3):31-32
德性和规范都是道德系统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本文从分析孔子德性思想视域中德性和规范之关系的特质出发,并得出结论:德性与规范相比,德出具有绝对的优先性,真正的规范只有一条,即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尹海龙 《黑龙江史志》2014,(16):139-141
道德是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与完善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道德还尚未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主要问题表现在传统共同体的破裂、道德信仰的缺失、"德性"与"幸福"的不一致等;需要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与市场经济道德要求很好地融合起来,引入儒家的德性伦理、转变现今中国的道德教育模式、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共同体的建设,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韩国良 《史学月刊》2013,(8):116-119
《世说新语·文学》云:"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6页)嵇康有可能提出的问难,之所以让钟会如此惧怕,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恐怕还在于嵇康早年在四本论方面也是极有造诣的。有关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培养有独立人格的人,德性之知是成就人格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德性之知应理解为知识德性德性知识和德性智慧。重提德性之知和重返人的本真生活是教育的返魅,作为教育的具体体现——课程,应该把德性之知摆在应有的位置,课程内容上突出德性之知,教学过程上突出入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王艺诺 《神州》2013,(32):173-173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又常用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几乎每个思想家都论述过幸福,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的一位对幸福问题洞察全面而深刻的哲学家。他在古希腊城邦生活的背景下,通过批判地吸取柏拉图等前期思想家有关幸福论述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以至善为起点,通过德性的完满实现来获得幸福,从而将德性幸福论完善并发展到了一个顶峰。通过研读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从中可以探寻当今社会人们如何获得幸福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