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柧录     
吕思勉《理学纲要》篇二《理学之原》:“一人起不正之念,则必传递激动第二人,第二人又激动第三人,如水起微波,渐扩渐大。其极,遂至於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然分析之,原不过一微波之相激。苟能使千万微波,  相似文献   
2.
“黑洞”大概是近代物理学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研究对象,它引力强大、行为怪异,一旦落入其中,就连光都别想逃出来。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纯理论的怪胎,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是造成砖石质文物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明其在文物内部的分布、运移规律是开展保护研究的重要基础。微波技术在检测材料内部的水分含量方面表现出较好前景,但在文物保护领域还未普遍应用。基于此,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相关仪器,并选取山西省的长春玉皇庙为对象,针对砖石材料的内部含水率开展了室内样块检测和现场墙体检测。结果表明,微波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出文物内部的空间含水率分布规律,这对于研究其病害成因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与其他多种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微波技术检测材料含水率的优点更多,值得文物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黏土矿物的吸水膨胀性及土体颗粒之间胶结性较差而导致土遗址极易发生剥落、粉化等表层劣化。化学渗透加固作为防治这类病害的一种重要保护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整体应用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尤其是材料老化周期较短及再处理的难度都极大地制约了这种方法的使用。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探讨了一种新型保护措施——开放式微波加固。微波可以通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改变土体黏土矿物的显微结构,从而增强其抵抗环境作用的能力。同时,微波具有精准定位、能量可控等优点,还可以避免化学材料挥发对土体和环境的危害,因此可以安全有效地实施加固,从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论述了用以加固土遗址的微波设备研发的关键技术,包括频率的选定、设备参数的确定、辅热材料的选择等,以便为此类设备的推广研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技在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遭受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可谓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现存大批珍贵文物正面临着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损坏。文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文物保护中,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文物保护维修中,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技术、材料、工艺,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  相似文献   
6.
6月初,3个名为《手机爆玉米花》的视频突然风行网上。画面中,4只手机同时来电,围在中间的玉米粒瞬间变身爆米花。此后12天内,视频点击率仅在YouTube上便达400万,观者无不联想起自己大脑的安全性,并为手机辐射的威力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7.
高丁丁 《文物世界》2010,(4):59-60,80
<正>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technique)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使用遥感的平台包括各种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车飞奔在辽阔的青海原野315国道上,当它在天边白色雪山下逐渐显现时,我已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茶卡盐湖,我终于来了,来到了你的身边,让你那高原独有的圣洁、善良的白色,和那一波清澈、碧绿、微波荡漾的湖水,包围、俘获我跳动的心……有诗句说“近乡情更怯”,此时我却已经“近茶卡情也怯”……  相似文献   
9.
微博     
《南方人物周刊》2013,(10):21-21
@楚天都市报:[望料饭盒释放塑化剂 微波加热时间别超3分钟]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抽样检测25个微波炉用塑料食物盒,  相似文献   
10.
陈弘 《文史天地》2003,(5):16-19
大雅云亡,绿水青山叙遗愿;老成凋谢,落花啼鸟总伤情。王萼华先生虽已离开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总浮现在我的心头。不思量,自难忘……(一)萼华先生生于1917年1月26日,原籍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7岁丧父,与母亲谢荃贞相依为命。12岁从祖父王敬彝(字蔬农)先生学诗。祖父是清末民国期间知名的西南诗人、学者。其精湛的学问,清健儒雅的气质,给萼华先生以极大的影响。萼华先生1937年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在校期间,又受到著名语言学者闻宥、胡小石两位先生的亲炙指授,眼界大开,诗境日益开阔。胡小石先生除在诗词和书法上给予萼华先生切实的指点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