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国唐代大诗人张继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诗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东邻日本也是妇孺皆知。这首千古绝唱曾被编入日本小学课本,影响了一代代日本人,流传下许多佳话。与此同时,有关《枫桥夜泊》诗碑的魔咒传言也镇住了当年的日本侵略者,并迫使日本天皇放弃了将《枫桥夜泊》诗碑偷运到日本的打算。  相似文献   
2.
徐畅 《收藏家》2013,(10):41-45
蔡哲夫(1879—1941年)原名绚,易名有守,再改名守,字守一、哲夫,号寒琼,别署成城子、寒道人,晚号茶丘居士,广东顺德人。1879年8月11日(清光绪五年六月二十四日)生。对於书函、篆刻、博物、碑版,均有研究:为国学保存会会员,蜜蜂画社社员。中年,参加邓实主办之《国粹学报》图片工作。1909年,加入南社。1917年3月25日,与社友倡组南社广东分社。1941年12月14日,  相似文献   
3.
河北猛男 张继(1882-1947),原名溥,字溥泉,曾用名有自然生、燕客、警(音仇)、黄帝之子孙之多数人、姜白等。出生于河北沧州世家大族。辛亥革命期间,许多仁人志士还给张继起了一个绰号:“三将军”。乍闻此名,不禁让人联想到《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当阳桥上一声吼、吓退曹军八十万的燕人张翼德。诚然,自古燕赵多慷慨豪侠之士,张本人生得也魁乎其伟、孔武有力,真是一个北方汉子。并且也同张飞一样,性格直率,脾气火爆,活脱脱一个顶天立地的猛男形象。  相似文献   
4.
张广河 《神州》2014,(10):20-24
<正>"赶紧找个人结婚吧,别再挑了,你姑家的兄弟比你小一岁,人家两个孩子都已经上小学,再拖下去就要差出一代人去了!"张继(化名)是个典型的北漂,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北京工作,到现在已经有7个年头了,去年春节回家他又在父母的催促下连打了数场相亲突击战。跟张继一样在处于婚恋年纪的北漂不在少数,此前征婚交  相似文献   
5.
《钟山风雨》2011,(1):1-F0002
张继馨,笔名馨子,1926年生于江苏常州,擅长中国画,19岁始拜著名画家、“吴门画派”嫡系传人张辛稼先生为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苏州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广播电视大学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客座教授,美国传记中心国际顾问,泰国曼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台湾艺术协会高级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6.
1939年1月,张继等人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立档案总库及筹设国史馆案”,经决议原则通过.同年3月,行政院召集各部会举行审查会议.1940年2月,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在重庆成立,负责国史馆成立前组织与史料筹备工作,兼负国立档案总库筹设之责.1947年1月20日,国史馆在南京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2014,(6):93-93
正唐代诗人张继名落孙山之后,心情非常郁闷,便前往苏州散心,投宿于寒山寺旁的客船。从傍晚到夜里张继一直站在船头望着苏州城,心境亦如那晚风凄清寒冷,于是他随口吟出《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不但使寒山寺出了名,而且让后人记住了怀才不遇的诗人张继。  相似文献   
8.
清华学校时期,校长由外交部任命。据现有资料看,外交部任命下达后,校长来校就职,并无隆重仪式。1928年,国民党北伐胜利后,南京政府改清华学校为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由国民政府兼任,这比北京政府时期显得更为郑重。同时,与政府高级官员类似,校长就职典礼开始举行隆重仪式,并由政府代表监誓。仪式作为象征性、表演性、由传统文化规定的行为方式,在特定群体和文化中沟通、过渡,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正  相似文献   
9.
新年听钟声     
<正>新年来临,人们都有种习俗,就是到古刹寺庙聆听深沉洪亮的108下钟声。我国名刹众多,处处可闻钟声。寒山寺钟声。寒山寺位于江苏苏州枫桥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创建于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代的寒山寺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10.
同治《上江两县志》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上元知县莫祥芝与江宁知县甘绍盘合编而成。全志百余万字,其中"谱"、"录",也即人物传记部分就约占一半,可见编者极重人物。该志虽由莫、甘两位知县编成,但执笔撰修的工作却由其聘请的刘寿曾、张铸、汪士铎、陈作霖等修志名家完成。他们在参录旧志的基础上,广泛搜罗,多方采辑,在史料方面可谓颇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