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李文海、金冲及、胡绳武、刘桂生、张海鹏、耿云志等著名学者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上百名专家参加会议。与会者围绕大会主题,就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学术史、社会文化、教育、宗教、中外文化交流等专门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展开热烈研讨,提出了不少富有学术价值的观点。提交会议的高质量论文甚多,限于篇幅,兹仅摘录部分学术观点。在文化思潮研究方面,与会者论及现代性建构、…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地方志》2006,(6):13-14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三届四次会议于2006年3月2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到会并作重要指示。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副组长葛东升,以及侯建良、柳斌杰、寿晓松、段柄仁、龙庄伟、陆军、郑度、刘庆柱、张显清、陈祖武、张海鹏、王振中、陆学艺、黄浩涛、单天伦、秦其明等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常务副组长朱佳木主持。  相似文献   
4.
刘小林 《江淮文史》2011,(4):126-132
如今徽商研究盛行,并已逐步走向世界,每当看到轰轰烈烈的徽商活动和形形色色的徽商电视剧时,我总会想起徽商研究的开拓者、历史学家——张海鹏先生。是他开辟了徽商研究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深邃的学术观点,带出了一支学风优良的研究队伍,奉献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11年了,但他学贯古今的才华、儒雅谦虚的风度以及平易助人的品德,仍时常在我脑际萦绕。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率领的中国史学会代表团出席了2010年8月22日至28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来自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500多名历史学家出席了本次大会。与会学者围绕帝国的衰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中国近代通史》近期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卷,约550万字,各卷名称如下: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2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第4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第5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第6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第7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第8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第9卷《抗日战争(1937—1945)》,第10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本书的出版,完成了近代史研究所几代人的夙愿。对于1840—1949年完整的中国近代史来说,本书的撰写还是一个尝试。本刊特别约请我国近代史学界几位著名学者通过笔谈的形式发表看法,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中国近代通史》近期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卷,约550万字,各卷名称如下: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2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第4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第5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第6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第7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第8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第9卷《抗日战争(1937—1945)》,第10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本书的出版,完成了近代史研究所几代人的夙愿。对于1840—1949年完整的中国近代史来说,本书的撰写还是一个尝试。本刊特别约请我国近代史学界几位著名学者通过笔谈的形式发表看法,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福建史志》2006,(3):9-9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三届四次会议于2006年3月2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到会并作重要指示。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副组长葛东升,以及侯建良、柳斌杰、寿晓松、段柄仁、龙庄伟、陆军、郑度、刘庆柱、张显清、陈祖武、张海鹏、王振中、陆学艺、黄浩涛、单天伦、秦其明等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常务副组长朱佳木主持。  相似文献   
9.
台湾历史是祖国历史的一部分,又不同于其他各省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今天对台工作中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历史发展中找到原因。目前有些研究台湾现实问题的文章,明显缺乏对台湾历史的准确了解。开展对台工作,不能不注意研究台湾历史发展的原因和特点。2007年11月30日,张海鹏研究员在当代中国研究所举办的国史讲座中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