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鲁东南的临沂地区,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场血战,是为临沂之战,时任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认为出乎意外“竟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胜仗”。这是研究和描述抗日战争不可漏缺的一场重要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少有的几场胜仗。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临沂之战成为一场令日军震撼,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执掌全国政权的国民党理应率领全国人民奋起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但为了维护其统治,国民党推行"安内攘外"的反动方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致使大片国土节节沦丧。国民党蒋介石的这一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西安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的转折点,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标志,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共两党代表的不同阶  相似文献   
3.
田斌 《文史月刊》2003,(3):46-49
在民国时期的新闻舆论方面,蒋介石极为重视在天津办起的《大公报》和它的总编辑张季鸾。蒋与张在十几年交往中有恩有怨。有分歧有共识。蒋介石特别看得起张季鸾忠言直谏的人品,视其为“国士”,甚至不计较对自己的责难顶撞;而张季鸾对蒋介石则感恩图报,善始善终。士逢知己1928年6月,北伐军已攻至京津。张季鸾于22日到河南辉县百泉采访民国宿将冯玉祥,得知蒋介石沿京汉路专车北上,便和冯于7月1日凌晨赶到郑州迎接。在这里,张又意外地遇见了与蒋同行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邵力子、秘书陈布雷和总参议张群。邵、张是张在…  相似文献   
4.
王兵 《文史月刊》2012,(1):58-58
1941年,日军对重庆发动大规模轰炸。中国新闻家、政论家张季鸾对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我国卓越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王芸生说:“我们应该想个说法打击敌人,今天就写文章,题目叫《我们在割稻子》。就说,在最近十天晴朗而敌机连连来袭的时候,我们的农民在万里田畴间割下黄金稻子,让敌机尽管来吧,让它来看我们割稻子。抗战到今天,割稻子是我们第一等大事。有了粮食,就能战斗。”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曾说:只有你们《大公报》把我们共产党当人 1928年7月1日的郑州火车站,在迎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北上的军人行列中,一个身穿竹布长衫、头发花白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公报》的总编辑张季鸾。作为关注时政的一份大报,《大公报》不能无视国家统一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在多年好友、国民党要员陈布雷、张群等人的引荐下,  相似文献   
6.
田斌 《炎黄春秋》2004,(4):73-75
在民国时期的新闻舆论方面,蒋介石极为重视在天津办起的《大公报》和它的总编辑张季鸾。蒋与张的十几年交往中有恩有怨,有分歧有共识。作为政治家的蒋介石,很注意招揽贤达,来维护其统治,他又特别看得起张季鸾忠言直谏的人品,并利用一个旧式知识分子好名重节的情操,对张季鸾礼遇  相似文献   
7.
王鹏 《百年潮》2002,(5):73-75
1941年9月6日,<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病逝后,其继任者王芸生(1901-1980年)主持言论大权.王芸生与张季鸾相比较,与国民党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言论尺度有所放松,表现出与国民党相矛盾的气氛,以至连续发生了"拥护修明政治案"、"看重庆,念中原"和"爱、恨、悔"等三次冲突,在当时陪都重庆引起不小的"风波".在这期间,蒋介石对王芸生颇为嫉视,感觉王芸生主持<大公报>言论态度不称他的心意.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报人徐铸成在其大作《报海旧闻》中说,在抗日战争前夕,我国报界泰斗张季鸾曾写了一篇别具匠心的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9.
王鹏 《炎黄春秋》2013,(4):78-80
蒋荫恩,1910年8月14日出生,浙江慈溪人。他曾在《大公报》工作六年,分别在津馆、沪馆、港馆、桂馆任编辑主任;他还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成为"大公报人"1935年年夏,蒋荫恩因在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校当助教。1936年初,经人介绍,到天津《大公报》任编辑。报到上班的第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1月23日,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七君子"被捕事件。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七位领袖人物,即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邹韬奋,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被尊称为"七君子"。他们被捕后,全国各界义愤填膺,纷纷提出抗议。上海和苏州的20位著名律师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