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欧美同学会西餐厅回到家中,我即对父亲描述了这顿拉练式的西餐。父亲听后,大为不安。说:“事情被颠倒了。学生居然吃起老师来了,该请客的是我们。”  相似文献   
2.
黄英 《文史博览》2013,(2):68-68
20世纪50年代,康生曾到大收藏家张伯驹家中拜访。他看到一函线装的清版《宋元学案》,随意翻了翻,用一种漫不经心的口吻说:“听人讲,你收藏了不少古画,可以看一看么?”  相似文献   
3.
1964年,我从北京图书印刷职业学校文物班学习结业,分配到北京市文物商店琉璃厂东街宝古斋字画门市部工作,跟靳伯声师傅学做书画收购,那时天天“下户”,就是到各藏家去寻货。北京什刹海一带居住着老画家周怀民、六额驸王爱兰及张伯驹等藏家,当然是常去的。张伯驹的大名,早在文物班学习期间去北京故宫博物馆参观他捐的隋《展子虔游春图》、晋《陆机平复帖》时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4.
王晓飞 《炎黄春秋》2000,(12):59-64
在中国现代老一辈的文化名人中,张伯驹先生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国画大师刘海粟说:“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相似文献   
5.
李郁 《文史春秋》2001,(4):52-56
张伯驹既是诗人、书法家、戏曲研究专家,作丰富;又是一位物鉴赏家、收藏家,且把价值连城的国宝捐给国家。他的一生既有声有色,又曲折坎坷,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1982年阴历正月十五。京华城内元宵节的大红灯笼刚刚挂上,“重瞳乡人”为夫人潘素庆生的鞭炮尚未点燃,自己却被救护车送进了北大医院。一介布衣,一身中服,一脸土色,惟一副眼镜显示他是一个文化人。老人患重感冒,按等级惯例,他被安置在一间八人大通铺式的病室。潘素为平慰85岁高龄夫君的心境,向院方申请转入小病室。院方回答干脆:“级别不够!”两天后,同室病友“走”了一个,泣声揪人,老人已由感冒转成肺炎。  相似文献   
7.
隋代展子虔的画作《游舂图》是中国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幅卷轴山水画,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原本作为背景的山水由人物故事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门独立画科,而且开创了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金碧)山水之端绪,故有“唐画之祖”之称。  相似文献   
8.
一天晚上,饭后无事,大家在北屋客厅闲坐。警卫秘书王锁柱进来,对父亲说:“有一对夫妇来访。”“是谁?”我问。父亲接过会客单,那上面在来宾姓名一栏里填着:潘素。“快请他们进来。”父亲边说边从沙发上站起来,急步走到庭院,又高叫勤务员赶快把前后院的电灯统统打开,并瞪着眼对我说:“你的老师登门,跟着我做什么?还不快到前面去接!”黑黝黝的院子,霎时变得明晃晃。张伯驹夫妇在光晕树影间,快步而行。我跑了过去。父亲带着兴奋的神情,站在院子的中心。主宾坐定后,父亲先开口:“这么晚了,你们又徒步而来,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吧?”潘素告诉我们,她…  相似文献   
9.
绑架张伯驹     
胤凌 《文史天地》2010,(3):28-30
张伯驹,这位宁舍性命,也不让国宝流失海外的大公子,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0.
王舒羽 《收藏家》2011,(6):39-42
张伯驹(1898-1982年),字家骐,别署丛碧、游春主人,河南项城人,是我国著名的词人、文物收藏家与鉴赏家。民国时期同张学良、袁克文、溥侗被誉为"民国四公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被启功赞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①1957年被打为右派,后因陈毅老总的关怀和保护,张伯驹同夫人潘素来到了吉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