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的发展,其规模、结构、雕刻均有由繁至简的发展趋势,对昭穆制的遵循从严格走向了松散。腰坑葬俗是宋元明时期播州境内比较盛行的丧葬习俗,墓志亦是播州杨氏礼制遵循和身份等级体现的一个方面。墓前神道或拜台有自南宋中期的繁复到宋元明之交的简单到明末又归于复杂的发展轨迹,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和墓葬装饰自内向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冤家”一词有两层意思,一是仇人,二是恨爱交集、似恨而实爱之人,且多指异性。 唐高祖李渊有三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吉。秦王李世民最有才干,战功卓著,齐王李元吉面目丑陋、残忍好兵,常于夜间潜出王府纵淫于民家,连府门也不闭。在长安时,李世民在外浴血奋战,元吉却与兄长建成在京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逍遥奢华之中,元吉将京城里最有名的歌舞伎杨珪媚弄到手,杨氏便成了齐王妃。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九台市境内的满族尼玛察氏,汉译为杨氏,先祖系渤海国东海窝集部野人女真。杨氏家族的祭祖习俗,仅据其家谱、神谕记载,自始祖代书至今已有330年的历史。该家族祭俗中的“野神祭”(又称“野祭”、“大神祭”),作为满族传统文化中最稳定的要素,承载着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蕴含着道德观念、原始思维、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内涵,具有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尤其是保留了诸多动物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大神祭”仪式中的萨满文化内容,倍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此类冤案,过去有,今天也有,为什么,就在于负责审查案件的官员是否认真负责,是否有良心有人性。无疑,在此案中迈柱良心人性全无。迈柱(?——1728年),满洲镶蓝旗人。姓喜拉塔氏,清朝初期大臣。初授笔帖式,三迁户部员外郎,授御史。康熙五十五年,巡视福建盐课。雍正元年,巡视宁古塔。据《清史稿》等大清正史记载,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任江西巡抚,查实前任巡抚等"虚报"、"侵用"。雍正五年授湖广总督。  相似文献   
5.
董文强 《沧桑》2013,(1):63-65
明清招远杨氏依靠科举入仕,实现较大发展,成为胶东望族,在基层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明清胶东社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朱伟 《南方文物》2015,(1):162-166,155
<正>现行的文物管理体制建构于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二元框架之上。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的划分主要基于文物本体构造方式、体量规模、保存条件等特征的差异,着眼于保护管理的易于操作性。这种划分促使文物保护单位与博物馆两种保管机构的发生与发展,并形成两种保护展示模式及观览体验,同时也导致了文物研究层面的学术分野。然而,随着文物搬迁技术的进步,以本体保护为目的的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空间位移实  相似文献   
7.
唐蕃长庆会盟碑提到藏语地名Sheg sang si,本文认为即此碑立碑地点长安城颁政坊圣善寺,本名普光寺,631年唐太宗为太子李承乾所建.706年,唐中宗为亡母武后追福,将其改建,更名圣善寺.故址在今西安市铁塔寺街第一中学.1972年,圣善寺遗址出土了一件镌刻"女弟子杨氏"发愿文的舍利金函.我们认为此人即巢王妃杨氏,那么这件金函年代当在642年册封杨氏为巢王妃之前.  相似文献   
8.
林寂 《江淮文史》2000,(2):104-115
人类深深迷恋的,似乎永远只有两件事情:一是宏观的宇宙,一是微观的世界。当我们望着深邃的天空遐想时,或许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会为我们一解千愁;可是,当我们面对人类自己创造的微观艺术时,一定会感到困惑,因为,那似乎已经超越了人的某种极限。  相似文献   
9.
度奄 《贵阳文史》2007,(5):27-28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入据播州的杨氏鼻祖杨端之13代孙,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1201)袭播州安抚使后郡执掌播事,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相似文献   
10.
位居遵义的海龙屯,为抵御蒙古、保卫大宋王朝而生,到了大明却成了土司造反的“根据地”。它的主人播州杨氏,曾是中国西南辖境最大的土司之一,也是效忠中原王朝的“模范标兵”。然而到了明朝末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