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起曾宪溥先生,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死屋手记》,便众所周知了。而曾宪溥先生正是人文版《死屋手记》的译者,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俄语翻译家。《死屋手记》是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服苦役期间的见闻。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欧洲大陆出现了风行大半个欧洲达数十年之久的开明专制,这是西欧文明在东欧各国反映的结果。受到影响的俄国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的开明专制政策成为了东欧国家实行开明专制的典范。研究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背景,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俄国开明专制的产生既避免了革命又吸收了欧洲各国的经验,为东欧的后进国迅速赶上先进国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大多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很想大有作为。但同时,光绪帝并没有真诚地抛却私心杂念,惟改良派之议是听。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只是想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授救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此看来,光绪帝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相似文献   
4.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一声炮响,推翻了260多年专制统治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2000余年的封建制度,功昭日月,炳耀千秋。武昌首义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孙中山先生多年的奔走呼号和多次起义的促进,湖北、武汉革命力量在新军内部的结聚。许多史家在这方面已有详尽的论述。笔者觉得还有遗漏之处,  相似文献   
5.
陈漱渝 《纵横》2008,(4):51-54
一据统计,现存鲁迅藏书有4062种,约14000册,其中中文书籍2193种,外文书籍1869种,包括中文线装书、中文平装书、俄文书、西文书、日文书等。鲁迅1936年7月7日致赵家璧信中说:"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鲁迅将他  相似文献   
6.
国人现在尚能知道杨荫榆这个人,并非因为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当年女师大风潮。鲁迅先生针对她在女师大的所作所为,写了一系列文章,对其进行抨击并讥讽嘲骂。在鲁迅的笔下,杨荫榆是一个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专制独裁,肆意压迫学生,面目狰狞,十足的一个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  相似文献   
7.
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他们会说,人有选择的自由,无论各人妻子,还是国家元首。心理学家、牧师或广告商,他们则说,人永远不知自己该选什么。我们亲眼目睹,一个人选来选去,终究一塌糊涂。一个专制国家  相似文献   
8.
六、清朝战事 清朝为封建社会衰败并走向灭亡时期,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清军满族的特点,具有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的双重性质。军队实行八旗和绿营兵制,绿营是清初根据明朝的边防镇戍制度,以营为建制单位。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平远所下马关置平远县。  相似文献   
9.
刘绍韬  刘绍亮 《百年潮》2002,(11):72-74
"新国民党"是20世纪30年代胡汉民等人为反对蒋介石的专制统治而建立的组织.最近,我们从该党骨干曹任远的自传中发现了许多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专制与法治之间——“都铎悖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汉大  于民 《世界历史》2002,4(5):92-102
都铎时期英国的政体性质十分独特和复杂。一方面,都铎王权空前强大,在国家权力结构、政治法律体制和君主的统治行为方面都呈现出不可否认的专制趋向;另一方面,都铎诸王基本上是遵照“政治程序”行使其统治权的,因而又处处表现出明显的法治特征。结果,原本根本对立的专制和法治不合逻辑地共存于都铎政体中,形成奇特的“都铎悖论”现象。这一现象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它是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建立民族主权国家的时代需要和英国独特的宪政法制传统共同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