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鸿召 《百年潮》2007,(12):72-77
在杨家岭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曾经是个很生动鲜活的会议。1942年5月2日、16日、23日,先后分三次举行,与会代表百余人围绕着文艺与政党意识形态的关系等诸多事关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争吵。  相似文献   
2.
每逢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会以延安文艺“‘大洋古’统治舞台”“与抗战无关”“不切实际”等不合理性,来说明《讲话》产生的历史合理性。笔者从史料观察《讲话》前后延安文艺情况,却得不出同样的结论。一、延安没有出现过“大戏洋戏”统治或充满舞台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2015,(3):73
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萧军与时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有两次论战。在1942年5月2日的座谈会上,针对萧军"政治、军事、文艺是一家,谁也不能领导谁"的"走调"言论,胡乔木第一个站出来反驳:"文艺界需要有组织","归根到底,是党要不要领导文艺,能不能领导文艺的问题。"在5月16日第二次会议上,萧军的发言同样尖锐:"你们共产党现在又开文艺座谈会,又在整风,你们现在整‘三风’,将来有一天会整‘六风’。你们为什么不在10年前就提出来呢?"针  相似文献   
4.
李耀光 《沧桑》2014,(5):59-62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珍藏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期单行本,具有重要文献价值。《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思想史和文艺史上的里程碑。本文旨在浅析《讲话》问世的时代背景、文本内容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敏 《百年潮》2014,(2):78-79
正1942年,是陕甘宁边区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整个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一年。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了日本的心腹大患,日寇大举进攻各解放区,疯狂"扫荡";同时,胡宗南的30万大军一直包围着延安,剑拔弩张,对延安构成了威胁,使延安与外界的联系十分困难。二是1942年上半年,陕北  相似文献   
6.
韶华 《炎黄春秋》2012,(8):80-83
"五一"节短假,文艺界的老朋友老齐和老范,来我家喝小酒。正在兴头上,忽然电话铃响了。讲了老半天,我把电话放下,老齐问:"什么事?老周!"我说:"是机关打来的。今年不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吗,机关要开座谈会,要我参加并且发言。""你去不去?"两人齐问。  相似文献   
7.
张茜 《文史月刊》2009,(6):16-16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冀东部队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同志积极主张建立一支专业文艺队伍,以文艺为武器,宣传抗日,激励斗志。  相似文献   
8.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我党于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旨在解决文艺创作以什么为指导思想以及“为什么人”而创作的立场原则问题的重要会议。毛泽东所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系统地阐发了关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一系  相似文献   
9.
史云  李新 《文史月刊》2003,(6):26-34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中,给“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平反可能是最受人们注意的大错案之一。因为此案是建国后的第一桩大错案,是中国文坛上牵涉最广、蒙冤时间最长的一桩大案。此案长达25年之久,入狱受审的人员数以千计,当时被正式定为“反革命集团”成员的就有78  相似文献   
10.
韶华 《炎黄春秋》2013,(5):65-69
从1944年我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经69年了。我是专业作家,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时候我把它当神明供奉,有时它把我当成阶级敌人抽打。有时候我怀疑它,有时候我又责备自己……不管怎么样,它一直在我的心灵深处,一时也没有离开。(一)把《讲话》当作圭臬1944年,我在冀鲁豫边区打游击。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小说。只是觉得我的生活经历很有趣,照实记录而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一年后,还没有在敌后解放区出版,我看了一个朋友的手抄本。看了“讲话”之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写作还有这么多学问。讲得太对了,太好了。特别是作家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创作源泉……数十年中,“讲话”一直是我创作的圭臬。土地改革时,我下乡当工作队员,抗美援朝中,我过了鸭绿江到前线体验生活。我还认为:到生活中去不能当“客人”,必须当“主人”,当“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