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确保蒙旗生计不受影响,清廷曾颁布禁令,禁止内地商民前往蒙古地区;后为应对西北用兵、蒙疆设治,又允许领票商民前往蒙古地区。内地商民的到来,不仅在外蒙古地区形成了从事批发、放贷业务的西帮和从事零售业的京帮,还建构起以库伦为中心的内外贸易网络。库伦地区的内地商民的商贸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外蒙古地区内地商民的存在,对维系清廷在蒙疆的统治、活跃库伦与内地的经贸往来,乃至发展亚欧间的"陆上丝路",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边疆治理角度看,清廷的蒙疆商民管理政策又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
1921年2—3月,库伦、恰克图相继失陷。1万多名中国难民流落到上乌丁斯克、赤塔等地。本文依据档案资料对北京政府与中国东北地方当局接运这批难民的经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清库伦办事大臣德勒克多尔济的身世,阐述了德勒克多尔济在任上长达20年主持的对俄交涉事务。他在承办中俄双方边民越境案、俄使陆路入京之事以及边境划界交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清廷的赞许。  相似文献   
4.
作者利用相关档案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库伦开设驻京文报局、改用邮局传递文报一事进行资料整理和史实考述,涉及到库伦开设驻京文报局的时代背景、先决条件、署库伦办事大臣三多等人奏设驻京文报局以及开设文报局所引发的陆军、邮传二部的争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辽代壁画墓从中期到晚期,无论是壁画本身的内容、绘制技术还是通过壁画所反映的社会状况都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逐渐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汉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体制日渐完善、标准化的壁画墓形制.  相似文献   
6.
桑斋多尔济得到乾隆帝的宠信和支持,在库伦任上排斥异己,安插亲信,权力膨胀、不受制御。他本负有禁止对俄贸易之责,却在短短的两年内进行走私贸易9次。而参与者又均是亲近他的喇嘛和官员。虽然他越陷越深,一度受到处分,但是仍得到乾隆帝的信任,不久便官复原职  相似文献   
7.
库伦兴源寺历史悠久,是藏传喇嘛教在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庙宇,无论是寺院历史,寺院建筑,以及寺院的建筑文化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本文就此给以简单阐述,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黑龙 《满族研究》2017,(1):43-52
康熙二十五年(1686)八月,在清朝倡导下,喀尔喀蒙古贵族在库伦伯勒齐尔地方举行盛大会盟,协调裁决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部与右翼札萨克图汗部的属民、财产之争.该事件在"内阁蒙古堂档"满蒙文文书中多有记载,具有较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转写并汉译其中3份蒙古文档案,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库伦南北路驿站在清代蒙古地区驿站中比较特殊,初设目的是应付沙俄使臣往来,归库伦办事大臣管理,在职能及监管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作者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满文附录奏折等档案文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考述了清代库伦南北路驿站的安设时间、提议者及其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者依据碑刻、口述访谈调查资料及"蒙藏委员会"部分档案,对清代北京旅蒙商商号及其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的商业活动进行探讨。认为商人将北京奢侈品携至蒙古,在乾隆嘉庆时期往来于蒙古、北京之间。北京商铺作为总号,专司运转货物、通报消息等事,并设分庄于外蒙古各大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