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英国人庄士敦有一本奇特的书——《紫禁城的黄昏》。他从1898年那场由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发动的戊戌变法,写到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但核心目的只为记录其中13年“紫禁城的黄昏时期”——始于中华民国建立的1912年初,终于1924年11月溥仪被迫迁离紫禁城。  相似文献   
2.
国建 《世界》2005,(1):75-75
这是一所毗邻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的大学,是欧洲研究东方和非洲的中心。学院图书馆收藏全世界最丰富的亚洲和非洲研究资料。这里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任教的地方。青年老舍也在这儿度过了五年的教学生涯,并由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伦敦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国际性都市,不同种族、宗教、不同肤色的人在这里和睦相处。在伦敦能听到和正在被使用的大约有一百多种语言,这种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交融,在艺术与商业、宗教与饮食等方面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3.
4.
贾盼 《清史研究》2024,(1):126-136
1919年经旧官僚李经迈推荐,英国人庄士敦成为逊帝溥仪的英文师傅。该教育计划牵涉一项过去罕为学界注意的溥仪“出洋之议”,庄士敦本质上是替李经迈等帝制派争取英国援助,转行君主宪政的中间人。然而,英国当局虽积极占据英文师傅职位,借谋维持在华威望,却并不接受溥仪戴皇帝头衔出洋游历,以免引起外交争端。庄士敦与英方立场一致,并试图促成清室整顿宫廷,主动放弃优待,缓和帝制存于共和的矛盾。这些主张不仅为竭力维持优待、阻挠溥仪离宫的清室王公大臣所不容,也令遥控他的实际雇主李经迈束手无策,“出洋之议”的走向最终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5.
阎严 《北京文史》2001,(1):8-11
庄士敦(1874—1938),英国苏格兰人。牛津大学毕业后来中国,一住就是34年,不只通晓中文,对儒释道、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也有研究。编写的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哲学著作不少。来华后先后任过英国驻香港、威海卫等地高级官员。1919—1924年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英语教师,成了他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