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战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西南联大在极端艰苦的抗日战争中闪耀着进取勃兴的生命之光,孕育了无数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巨大的高端精英,对后世影响深远。而西南联大的师资尤其是文学院的"海归"师资群体,从他们身上展现出的精神气质,是联大灵魂的化身。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教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就吉林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相似文献   
3.
周凯旋  李娜  许佳宾 《神州》2014,(8):288-288
教师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该政策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当前长春市特殊教育辅读班师资方面存在着专业素质较差,心理压力大,教师福利待遇没有得到相应落实等问题,这影响辅读班的发展,为此本文试通过对师资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长春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骏 《民国档案》2006,5(4):108-112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为配合日本对沦陷区的侵占,建立起了系统的奴化教育体制。在教育体制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地位。为了确保教师不致流失,伪教育机关专门制订了改善教师待遇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诸项政策。汪伪政权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实行这些政策的最终目的都在于确保沦陷区教师为其“奴化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刘椿 《史学集刊》2006,(1):39-44,52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教育模式,由强迫教育到尊重群众的自愿与需要,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制。、国民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提高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程度,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从抗战的环境和边区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抗战培养人才,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迷信、不卫生的习惯,解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推动了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但排了边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史志》2006,(10):I0003-I0003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黑龙江区域内依靠人民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该校是黑龙江省唯一的科类比较齐全的师范大学,是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1971年秋至1972年春,我在晦南藏族自治州师资培训班跟轩锡明同桌,从此认识他。  相似文献   
8.
生育高峰加上外来随迁子女入学人数增加,使北京采取史上最严厉的行政手段,强行减少小学入学人数。北京等大城市教育资源极端匮乏,这不是学生家长几声微弱的抗议就能够解决的。北京上千所小学人满为患,师资力量匮乏.已经无法实行精细化教育,将近50人的大班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对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英语专业教学必须改革。师资培训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想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的英语专业人才必须首先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广西艺术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在桂林建立的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后来经历了私立桂林榕门美专阶段,1946年成立广西艺术专科学校直至解放。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把广西艺专的美术科并人中南美专,音乐科并人中南音专,使广西的艺术教育呈现一段空白。这段空白造成的损失至为可惜。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为了发展广西经济文化事业,经地方党政领导极力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