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帛书《恭、宽、信、敏、惠之道》于1991年末出土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魏晋墓葬,现藏高台县博物馆。《张掖文物》一书有著录及题解,但未附发掘报告。帛书首尾有残损,文本由楷书写成,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多简化字。现存82行,8000余字,分12章,每章500-600字,内容多引《诗》《书》《论语》等儒家经典,以阐发儒家思想为主。日本学者町田隆吉及甘肃省博物馆李永平研究员对帛书进行了初步整理研究,尤其是李永平先生对帛书进行了初步释读和整理,并发表有研究文章。承蒙李先生襄助提供有关材料,笔者得以在其释读及研究的基础上,比对帛书图版,对帛书文本予以重新校读释文,注解疑难字、词,分章疏通句意。此外,还对帛书的书写格式、特殊符号、特殊印记的书写意义及形成原因做出判断。因其内容涉及“民胞物与”等观念,故于帛书文本的年代及抄写流传过程等,还需要依据其内容、体例、书体等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纪洁 《文物天地》2023,(1):125-127
近现代机制币样币素来是钱币拍卖市场上的热点。2022年北京诚轩春季拍卖会上,三枚机制币样币拍出了中国市场前所未有的高价,三枚样币具有五个显著的特点,解析其内涵,对探究近现代机制币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夏统治时期,新样文殊极为盛行。本文通过对榆林窟、五个庙石窟、东千佛洞、旱峡石窟以及俄藏黑水城出土文殊图像的分析,指出西夏时期新样文殊更进一步强调文殊化现老人典故,且多以“五尊像”为主;同时新样文殊组合样式不仅出现在文殊变中,在普贤变中也相应延续。此外,作者对俄藏黑水城出土的卷轴画x-2435考辨中发现,主尊不是观音菩萨。新样文殊在西夏普遍流传并达到顶峰,与帝王五台山信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浩 《中国钱币》2015,(3):3-6,2,97
<正>清江浦本是河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城区,在明清时期海运及陆路交通发达以前是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当时长江以北的繁华城镇,几乎都集中在运河沿线。"市井益稠,两岸居民达数万户",太平天国战乱期间遭波及影响颇巨,清同治十一年(1872)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漕运和南北客运多数改走海路,这个曾因北方运河水量不足,清廷规定自此地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旅客都必须进行"南船北马"改  相似文献   
6.
1924年英国大选期间发生了"季诺耶维夫信"事件,英国《每日邮报》在大选前四天发表了一封事后被证明是伪造的"季诺维也夫信"。然而,该信的发表在当时造成巨大影响,它对英国大选及工党政府的黯然下台、英国社会"红色恐怖"情绪的发展以及《英苏协定》的困难进程等事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泰山信仰论     
刘慧 《民俗研究》2015,(2):105-114
泰山信仰是关于"生"的信仰,也可理解为生命信仰。这种信仰源发于对太阳的崇拜。太阳是世间万物的初始者,而由太阳运动所引发的阴阳观念是对生命发生的概说。天、地作为与阴阳对应的范畴,是生命的缔造者,封禅是对天地恩德的答谢。在泰山信仰的历史发展中,对"生"与"生命"的崇尚,始终是一个永恒的基点。泰山信仰的宗教与非宗教特性,具有广泛的"适应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感受到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2007年年初的一天,我们在报国寺的钱币市场上发现了一枚“武平”类方足布,当时甚感惊异,因此种类方足布以往从未发现过,我们三人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品种。经询问摊主后得知,此枚布币乃是去年六月在距报国寺市场不远处原义利食品厂施工工地出土的为数众多布币中的一枚,并且是刚从二、三十枚锈结在一起的一块布币疙瘩中新剥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灾害公祭作为一种公共社会活动和仪式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关系。"东方之星"游轮翻沉事件发生后,政府采用民间俗信"头七"的时间举行公祭,而公祭之仪式、内涵、主体却与传统俗信差异极大。在此背后,隐含着世俗性事件处理与信仰性阴阳沟通仪式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出世俗权力借公祭将死亡意义价值化、意义化的一贯逻辑,更进一步表明国家权力所型构的公共"纪念"仪式与民间俗信所支撑的个体祭祀之间的生死观存在差异。而透过对当代社会"祭祀"与"纪念"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可以透视唯物主义生死观和传统信仰正呈现一种既交汇又对峙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三辅黄图》等文献,秦都咸阳存在"象天设都"思想,并依托其建立起咸阳宫(紫微垣)、横桥(阁道星)这一由北向南的天地空间对应格局。对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营造信宫作为"天极"、修阿房前殿"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学界也多将此二者视作佐证《三辅黄图》象天体系之材料。经对秦汉相关史料爬梳,此二者既然也象征天极,那么只能属于另外的都城"象天"体系。其中,修建阿房宫,最终形成的是阿房宫(紫微垣)、复道(阁道星)、渭水(天汉)、咸阳宫(营室宿)这一由南向北、天地对应的空间格局,与《三辅黄图》的象天格局完全不同。秦代凡此三种"象天设都"理论对紫微垣方位的比附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反映的就是帝王所在的政治中心的变化,因此这些文献资料应予以区分对待,避免力图糅合而造成解释上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