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约从1958年开始,中国广大农村进入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实行生产队集体制,大家一起劳动,靠“工分”量度劳动量的多寡,分配一年辛辛苦苦得来的劳动成果.“工分”在当年的重要程度,犹如社员的命根.因为平时生活要向生产队借粮,年终再按工分分粮食还给生产队.  相似文献   
2.
童年趣事     
阴建盈 《文史月刊》2008,(11):68-6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最大的愿望则是希望自家的男娃们快点长大,能给家里挣上工分,到年底生产队分红时,能多领到一些辛苦一年的报酬,好在过年前添置一些生活用品,为家人做件新衣裳。因此。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挣上工分,就成了农村人的主要事情了。  相似文献   
3.
《文史博览》2013,(11):30-31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家喻户晓的话从何而来?答案就在贵阳息烽县的养龙司乡堡子村。那是在20个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养龙司乡堡子村在1954年年底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的许多男社员轻视女性的旧思想还未扭转,不赞成妇女出门干活,导致全村23名女社员只有三四人出工。她们和男社员干同样的活,但以当时的工分制来算,男社员每天记7分,  相似文献   
4.
王晓辉 《纵横》2013,(4):54-58
给我评的是妇女工分 一天晚上,李队长把大家招呼到一个大窑洞里开会,宣布大家的工分标准,给我评的是8分,其他男同学都是12分。我问队长为什么,他笑了笑说:“你还是个小娃哩,给你评个妇女标兵分就不低了。”我明明是个男人,心里不服气:凭什么对我另眼看待?  相似文献   
5.
张欣欣 《沧桑》2010,(2):124-125
20世纪60年代,在大规模地开展四清运动之前,山西洪洞县就进行了一场以清工为主要内容的三清运动。三清即清工、清财、清物资。清工即清理工分,是清理财务和物资的基础。但是工作队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清查农村的高工分的?清查之后又将作何处理?本文将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对洪洞县社教运动中的工分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狗     
夏振胜 《文史月刊》2009,(12):32-32
小时侯,家里穷得叮当响。尽管全家老小齐上阵,无一例外地都去生产队挣工分,到头来分到家里的粮食还是不够吃。1976年的夏天,一天两夜的大雨让村里村外成了一片汪洋,庄稼全部绝收。  相似文献   
7.
莫永甫 《纵横》2009,(6):44-46
辽宁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只拿工分的县委书记王连生。他是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桓仁档案馆中他的简历里记载着他曾获得的荣誉,其获得劳模荣誉的密集程度令人难以置信:从1952年到1966年,他先后获得县劳动模范称号九次,市劳动模范称号四次,省劳动模范称号四次,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一次,并是中共“十大”代表,曾数次到北京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七次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相似文献   
8.
龚武 《江淮文史》2012,(6):87-94
我插队所在的颍上县谢桥公社李庄大队,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前后安置插队知青和跟随父母落户的建新农场知青,共30多人。我是1973年下放到该大队的,后来担任大队革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相似文献   
9.
周民杰 《湖南文史》2013,(12):64-65
“文革”时期,发生过许多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只要家庭成分好,即所谓的根正苗红,就可以直接推荐上大学;而在我的家乡则还出现过写标语挣工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