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沈艳 《史学月刊》2004,(3):108-115
自魏源代贺长龄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问世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潮流。这些经世文续编传播的“经世之学”构成了因时而变的有机序列,映射出强烈的现实性和工具性。各部经世文续编基本上保持着体例结构和求变趋向上的相对稳定性。这些经世文续编所载“经世之学”均未脱离传统经世实学的轨范,西学则被经世文续编借用来强化其“致用”性。因此,这种“经世之学”就无法与近代意义上的“新学”画上等号。经世文续编所代表的传统经世观含有“道德理性”成分,讲究价值和目的,同西方近代“工具理性”纯粹讲究手段的有效性颇有间隔。  相似文献   
2.
邢军 《安徽史学》2015,(5):166-168
<正>梁漱溟、吴景超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争论成为彼此学术思想的关联点,开启了他们对一些社会重大焦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本文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分析和认识他们社会思想的分歧与共识,揭示近代社会改良思想的演变规律,进而反思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是非得失。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析社会结构是梁漱溟、吴景超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在关于社会阶级问题上,梁漱溟断定中国缺乏  相似文献   
3.
贾剑锋 《沧桑》2012,(4):64-65,71
本文从生产力概念的全面界定出发,评析现代性视域下的生产力发展模式,可以看出,现代性理念致使生产力走向片面发展,忽视了生产力发展中关乎人的存在和本质的层面,呈现出生产力发展的现代性表征,分析生产力内涵与现代性实践之间的矛盾,超越现代性理念,恢复生产力发展的原初语境,规整生产力发展模式,提出生产力全面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这几天一直有个问题在我脑海中萦绕:春节为什么要回家——披星戴月,挤过千山万水,风雨无阻,盼得容颜憔悴,每到春节,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不顾人群的拥挤和扎堆、不惜一切代价买车票,不顾旅程的漫长往家赶,赶到家人的身边,一起过个团圆年。前几天《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一项5000多人参与的在线调查显示,春节车票紧张是公众普遍担忧的过年大事之一。33.2%的人认为,买不上票,过年回不了家,那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相似文献   
5.
代际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领域。调查发现,交换型代际关系的出现已成为目前农村家际代际关系的新动向。这种代际关系以工具理性为主导、交换内容讲究清晰化、交换时间强调即时性,并日渐成为乡村社会中规范家际代际关系的新秩序。此种秩序下,亲代也逐渐生发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做乖老人和理性化的反馈。交换型代际关系将亲子关系拉向了冷冰冰的交换关系。这本质上是一场“双输”的博弈。因此,家庭伦理亟待重建。  相似文献   
6.
林建华 《史学集刊》2008,3(2):36-41
近代中国对西方议会制度的介绍和解读大体分为三个方面,即对议院(议会)进行的宏观介绍和比较;对议院作用和功能的探讨;对实施议院制度的具体设计.作为一种救亡的工具,议院对于上情下达、君民一心的独特作用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其宪政的本质却被忽略了,至多只是被认做皇权统治下的一个民意咨询机构而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