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海波 《旅游》2015,(2):36-37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坚持,从中就会产生出类似感情的东西来。滑雪爱好者们,对滑雪的感情,就是这样。初次接触滑雪是在5年前,那时跟随滑雪前辈,从犁式开始学起,到平行转弯,再到初级道学点杖,总算慢慢在进步。滑雪之余,听着前辈们讲述着他们的滑雪故事,也是一种乐趣。从早先的开车1个半小时崎岖颠簸路程到滑雪场,到  相似文献   
2.
黎娜 《日本学论坛》2006,7(3):52-55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进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在见仁见智的阐释中唯独缺少的是未把这篇散文放在川端在日本战败后的系列作品中,特剐是没有从与日本古美术作品的关系来理解,而这恰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3.
许宗元 《旅游科学》2003,17(4):38-41
以小说而获诺贝尔学奖的川端康成,其游记成就亦斐然。本从学、美学、哲学三方面论说川端康成游记,探讨其独特卓异的旅游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蒋博 《神州》2012,(20):9
川端康成认为物哀是日本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他的《雪国》体现了他对这种文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挖掘《雪国》中体现的传统物哀精神,并着重分析川端康成对物哀理论新的发展:不同于本居宣长的观念,川端康成的"哀"有时会脱离"物","心"成了审美主体;他的物哀又向佛教走了一步",心"进入"无"之境。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近代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因其回避现实的文学风格和继承日本的传统美而享誉文坛。悲苦的成长环境激发了他对于生命的冷静思考和深刻体悟,他一生都在用静默的笔触感受生活中悲苦之美,最终以火中生莲的渴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生命轮回的执着追求使得川端康成生命的本身超越了生死本身的意义,达到了对生命本真的追求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睡美人》为川端康成晚期作品。它的荒诞内容使读者感到困惑。探讨《睡美人》的深层内涵又是把握川康成整个创作不可缺少的。如果我们联系《睡美人》之前的整个川端创作,了解他在其他作品中以不同形式反复演奏的主题,理清其发展脉络,我们会清晰地看到这篇重要作品的坐标。川端从创作伊始就存在的“恋母情结”、“处女崇拜”,在20世纪50年代对“入魔”、“入佛”的阐释,贯穿一生的“生死轮回”思想都在这篇不长的作品中作了川端式的诗意抒发。作品散发现代主义的颓废情调,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它又体现了川端以东方文化传统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思考,全篇充满禅理,为此它又是一篇不容忽视的川端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7.
肖霞 《民俗研究》2001,(2):101-108
川端康成(1899—72),日本现代著名作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生涯始于1914年,止于1972年,共经历了58个年头。在58年里,发表了许多长、中、短篇小说,还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评论等,丰富了日本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8.
"来自京城一个名叫梅若丸的孩子病重后被遗弃在隅田川岸边死去,当地人怀念这个京城来客的音容笑貌,便在路边砌坟葬之,并虔诚祈祷植柳以为纪念……"川端康成在他的小说《隅田川》里,  相似文献   
9.
付靖淇 《神州》2011,(10):5-5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近代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因其回避现实的文学风格和继承日本的“传统美”而享誉文坛。悲苦的成长环境激发了他对于生命的冷静思考和深刻体悟,他一生都在用静默的笔触感受生活中悲苦之美,最终以“火中生莲”的渴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生命轮回”的执着追求使得川端康成生命的本身超越了生死本身的意义,达到了对生命本真的追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日本 回味游     
《旅游纵览》2011,(5):18-19
3月11日的9.0级大地震使日本东北部几近毁灭,本以为地震后可以迅速重建,可接二连三的核事故,让日本沦陷,让世界惊慌。那曾经的神秘美景,现在看来,如海市蜃楼,不知何时才能重返。春暖花开了,向往温泉和樱花的思维渐渐绽放,还是先让我们神游一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