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张广泗上疏朝廷,于乾隆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闰三月,首浚赤水河,疏通68处险滩,使川盐由四川合江经赤水河到仁岸茅台村,运输路程大大缩短,盐价渐平,对黔人"斗米斤盐"之负担有所减轻,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文中还对赤水河源流及遵义知府陈玉(殿)是否参与赤水河疏浚、吴登举之死等问题,均有论述与考辨.  相似文献   
2.
<正>1938年,电影人孙明经拍摄了一组名为《布满井架天车的小城》的作品。就是这些被誉为"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的黑白组图让世界初识了这个天车林立、笕管密布的小城。自贡——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古时分属巴国和蜀国,北周武帝时初设建制。自贡以井盐深钻汲制技艺闻名遐迩。该项技术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自贡地区在清咸丰、同治年间成为四川井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1939由于本地川盐济楚的重要性,因盐立自贡市,市名取自自流井和贡井。半城青山半城楼的自贡有"盐之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的美誉。1986年,自贡获准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对晚清两淮盐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毅然选择大商人而放弃小商人,以捐输票本、循环转运和招商联保的方式确保税源;在湖广总督任内,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他又坚决维护原来力图加以改变的"川盐济楚"局面.由此可见,利益才是李鸿章施政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丁贻平、林崇诚两位先生新著《川盐与川锭》即将付梓,特发来书稿请我一阅,并嘱为之作序,其意殷殷,故虽我于此题目缺少研究,更于盐政、盐税少有接触,亦勉力为之. 初读《川盐与川锭》书稿,不禁使我错愕,与我的预计不同,此书的重点竟然是川盐,而不是川锭,两位多年致力于川锭的作者竟偏离了以往熟悉的轨道,搞起了盐政盐税史!而且发现他们已对川盐历史、相关典籍相当熟悉,有了深入的探索.通观全书,书中对清代川盐前期、中期、后期和民国前期、后期的情况,以及川盐济黔、济滇、济楚,清代川盐盐政管理系统及运销系统,四川三大盐场的兴衰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史料依据扎实,内容平实、充分,并在各部分配以川锭锭图.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代,岩脚是有名的川盐集散地。“山间铃响马帮来”,这里七十二行俱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镇建筑。有被称之为“美人靠”的栏杆排座,历史悠久的“岩脚八大古庙”和古老街道上的老民宅大院,将久远时代的故事细细道来。建筑如人,是有生命的个体,承载着荣辱兴衰的岁月痕迹。  相似文献   
6.
抗战爆发后,贵州人口增加,为保证全省军民食盐供应,贵州省在实行食盐统制的同时,执行运盐工人缓服兵役制度,发动民众赶运川盐,同时,对盐运工人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保证津贴发放的同时,适时调整运价,以保证抗战时期川盐运输与供应。  相似文献   
7.
谭波 《旅游纵览》2023,(2):10-12
本文首先对国内川盐古道研学旅游相关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其次分析了川盐古道研学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当前盐文化研学旅游现状及问题,从提高关注度、整合资源、打造线路产品、开发研学课程和培养研学人才等方面提出川盐古道研学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川盐古道”是源于四川(包括重庆)东部及南部,对川、鄂、湘、黔交汇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千年古道。它因盐而兴,成为推动经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倪玉平 《安徽史学》2012,(1):25-29,45
曾国藩是对晚清两淮盐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对两淮盐政开展全方位的改革:一是力图收复川盐济楚失地,二是在淮南推行保价整轮,三是在淮北实施改票轮售。曾国藩的改革,承前启后,是晚清盐政史上的重要环节,也成为梳理两淮盐政改革脉络的基石。虽然曾国藩的改革取得了税收上的成功,但也彻底颠覆了原有票法的精髓,并充分显示出他对市场经济的怀疑。  相似文献   
10.
川盐之旅     
李小波  吴若峰 《旅游》2007,(10):40-57
盐作为文明的载体在不经意间融入了日常生活,也许只有在遭遇“淡食之苦”时,人们才会怀念它的滋味,它没有茶叶的芬芳,没有丝绸的华丽,所以,人们记住了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却少有盐道的铭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