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剧艺术大师阳友鹤(1913~1984),本名叫阳玉清。十二、三岁时在合江县演出,当地一位姓王的前清秀才十分赞赏他。一次,阳友鹤与王秀才在“茶社”讲戏论。王秀才见阳友鹤为人爽直,便开口道:“阳玉清,我有一言不敢启齿……”阳友鹤当时年岁虽幼,但是个十分机灵的人,知道王秀才要讲的话,不是有份量,就是有不便之处,忙说道:“王先生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相似文献   
2.
假如说昆曲成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那么很多剧种就还是流浪儿,东四十条清代皇家粮仓改造的餐厅里,昆曲俨然大有"皇家昆曲"的派头,但"每晚仅备60席"的噱头,又酷似"CBD帝王,仅备60席"之类的房地产广告。而川剧可能连郊区的限价房还混不上还无家可归呢。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风光令人眼红,但对川剧来说,可气的不是昆曲,而是川江号子——川江号子居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川剧面临生存危机之际,没听说过川江的船夫因为成天吊起嗓子仰天长啸,就能在岸上买个房子什么的,也没听说政府有关部门每个月像发放方面卫生纸一样给川江船夫发一箱金嗓子喉宝。  相似文献   
3.
贵阳,乃至贵州全省的川戏爱好者,无人不知川戏大师魏香庭,称之为“川戏泰斗”,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4.
黄吉安是川剧史上首屈一指的重要作家,他从20世纪初开始撰写川剧剧本至1924年逝世,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川剧剧本和20多个扬琴曲本,传唱蜀中达一个世纪之久,他的剧作数量之丰、水准之高、生命力之强,不仅在当时的川剧界堪称翘楚,就是在百年后的今天也无出其右。他的剧本被川剧艺人尊称为“不可移易一字”之黄本,由于“黄本”的出现,川剧才开始拥有了一大批质量上乘、地方特色鲜明且具有川剧独立品格的剧目。  相似文献   
5.
戏少.是当前一些中青年戏曲演员的一个“通病”。但是,不少戏曲前辈都不是这样。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戏包袱”(记戏多),有的还有“戏摺子”,任人“点戏”,“点啥唱啥”。川剧大师阳友鹤(1913-1984年)就是这样一位。  相似文献   
6.
周涛 《巴蜀史志》2006,(3):33-35
作为我国最大剧种之一的川剧历史悠久,由来自四面八方的五大剧种整化而成,充分显示了中华曲艺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川剧能在百花齐放的今天独树一帜,缘于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川剧作家和艺术家在选择素材与处理题材上格外看重喜剧性因素的挖掘和发挥使得川剧更加诙谐幽默;川剧“化它为我、为我所用”的包容力使自身具有了民族性与地方性的双重品格而显得博大精深;其擅于利用奇妙的表现手法和特技绝活的表演方式更为戏曲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7.
变脸、藏刀、吐火、踢慧眼是川剧表演艺术的四大绝招,而变脸位列第一,用得最多最引人注目。演员扮演的角色在演出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短短一秒钟的瞬间,一转身、一摇头、一踢腿,马上由本来面目突然立地变成另一张面孔,往往是一个动作一变,连续变出以红、绿、蓝、白、黑色为主调的几张  相似文献   
8.
走进黄吉安     
  相似文献   
9.
10.
巴山蜀水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这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号称天府之国。无论是从长江流域进人川东地区的巴族先民还是从岷山河谷进人成都平原的蜀族祖先,他们自古以来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巴蜀化。三星堆遗址和芒城遗址的开掘发现,再次证明了巴蜀化的悠久历史,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