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方志》2013,(3):62-62
金达迈在《沧桑》2012年第6期撰文指出,年鉴的条目体避免章节体叠床架屋的缺陷,简明扼要。但条目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琐碎、粗略、缺少深度,难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为了补救这一缺陷,年鉴中出现一种“专记”的体裁。近几年,在年鉴中运用专记越来越多的原因在于:在撰写每一个条目时,只能记述这个条目本身发生、发展等演变情况,如果遇到牵涉到几个条目的内容,不得不设立专记特目。  相似文献   
2.
赵建中 《世纪》2020,(1):92-94
应朝日新闻社邀请访日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两次赴日公演,抗日战争中,他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登上舞台。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到了1950年代中期,中日两国形势已开始发生变化。1956年5月2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的邀请,梅兰芳率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共八十余人,在时隔32年后再度到日本进行公演。梅兰芳在这个时候访日,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当时,中日战争已经结束,但日本政府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给美国提供军事基地,这在国际法上仍然可视作战争状态还在持续。  相似文献   
3.
正在乡土中国时代,祠堂是家族聚会的堂皇之地。作为古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占地广、规模大,建筑讲究,气派恢宏。时光带走了族规家法和统领一方的威严,今天,它们历经岁月沧桑和劫难,带着移民和家族的传奇故事幸存下来,以静默的姿态,傲立在风烛残年的古镇,成为华夏青山绿水间一道独特的风景。一祠堂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性建筑,是一个家族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4.
田守文 《神州》2014,(11):18-18
<正>范成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除诗歌以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词作,虽然其词作数量和艺术成就不及其诗歌,但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词为艳科”使得词被局限在浅斟低唱、剪红刻翠的狭小范围内。“国家不幸诗家幸”,“靖康之变”以后,南渡词人借助这历史沧桑巨变,将词推到抗金救国的前沿阵地,用以表达祖国分裂的痛苦和屈膝事金的民族耻辱,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氛围,使爱国豪放词的创作掀起高潮并不断走向新高。展现了“词”  相似文献   
5.
丹青 《世界遗产》2014,(8):110-110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名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政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申遗项目。我们今天关注的不只是申遗成功的喜悦,更应该关注申遗思路、过程,特别是申遗成功后的现状保护与未来发展。世界遗产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弘扬世界文明多样性最高理念平台,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2008,(6):52-53
平时不起眼的天水,却时不时总会在历史的漆黑天幕上划出耀眼的星光。秦之先祖在这里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封地为秦,后逐渐壮大,到赢政手里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赢政自封始皇;后来的强盛帝国西汉,又有天水籍的飞将军李广、屯田将军赵充国的刚健身影;后来的煌煌大唐,唐高祖李渊和诗仙李白祖籍都在天水……  相似文献   
7.
燕园漫步     
9月开学,10月游。漫步在未名湖畔,迎着清晨的空气,总是有朗朗的读书声随着晨曦的鸟啼,犹如美妙的田园交响曲,或诗赋、或外文、或音乐剧,编导结构了多元的时代语境,为美丽风景增添了许多韵味。  相似文献   
8.
在60年代到70年代的东方大国——中国,曾经发生过一场伟大领袖叫做“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这场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和发动的。没有人怀疑他老人家完全是出于“反修防修”的善良愿望和纯正动机,也没有人怀疑那些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起来造反的红卫兵是多么真诚和多么热情。但是把这一场“革命”放在公正无私的审判官——历史面前加以裁决,却已经有了结论。  相似文献   
9.
《沧桑》2009,(1):F0002-F0002
《沧桑》创刊于1980年,原名《山西地方志通讯》,是全国地方志系统创刊最早的刊物之一。1987年改名为《山西地方志》。刊物为推动全省修志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3年,为了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拓宽领域。改名为《沧桑》。刊物继续为修志事业和山西经济发展服务。截至2008年10月底,共编辑出版200余期,总字数达220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沧桑》办刊思路,认为方志期刊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中,既要弘扬史志文化又要拓宽刊物的研究领域,充分发挥刊物的作用要做到三点:始终坚持为方志事业发展服务的宗旨;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