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近年从几位耋耄老人的口中,收集到一些她们少儿时亲耳听到的山歌片段。其内容反映了当时贵阳人对周西成拆民房、修马路的意见,歌词如下:民国十五年拆城墙,/周西成坐政在贵阳。/喊了(音ao,下同)一声修马路(嘛),/众位保董[长]来商量,/众位保董[长]商量好,/一阵鸡飞(么)狗跳墙。/男工妇女无其数(嘛),/手提锤钻响叮当。/拆了好多好民房,/占了好多好田庄,/挖了好多坟阙墓(嘛),/毁了好多好牌坊。/东门拆到(么)西门转,/大十字拆得亮堂堂,/牌坊拆来垫路走(嘛),/大巷口拆间好祠堂。拆了有的(么)尤自可,/拆了无的(么)好凄凉。/哪天出了真命主(嘛),…  相似文献   
2.
“隔河看见子一团花,走到门前满面麻,若要隔河听渠做点私情事,世间那得更个长鸡巴.”(《山歌》)这是一首明代江南的民歌,冯梦龙用原汁原味的吴语方言,将这首作品做了完整的记录. 这首明代江南民歌,具有五个特征,一是四句头山歌;二是一、二、三句押韵;三是艳歌;四是用“隔××××××”起兴.这种起兴在现在的江南民歌中依然丰富.如苏州民歌“隔河看见美娇娘,头浪青丝亮澄澄,面熟陌生口难开,唱支山歌姐思量”、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县民歌“隔河看见白牡丹,我远详要倷几化难;我荷叶盘打水滴溜溜心里转,雨笃知了口难开”、上海市崇明县民歌“隔河看见姐情深,唱支山歌姐听听;半真半假思量你,落雨芝麻口难开”、南京江浦县民歌“隔河看见牡丹开,牡丹开花红艾艾,左手摘个头上戴,右手摘个怀里端.  相似文献   
3.
《神州民俗》2007,(8):24-24
客家山歌素有被称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客家人从中原南迁东莞后,为了躲避战乱和外人的侵扰,他们选择了以山为居。在山里田间艰苦劳作过程中,或遇到各种喜怒哀乐时,借歌声以宣泄。改革开放后,清溪客家山歌老一辈为曾醒、张焕为主,新一代以张健华为主的一班热爱客家山歌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白口莲山歌是聚居在中山五桂山区的客家人用客家白话演唱咸水歌调的民歌,声韵独特,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中山民歌的瑰宝,并成为研究岭南历史和发展的“活化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客家山歌是客家下层民众在山野间即兴唱出的原汁原味的民歌,被誉为客家文学的明珠。客家地区自古以来就盛行山歌,客家人通过唱山歌来反映他们的劳动生活、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男女爱情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花儿,属于民歌的范畴。民歌是在甘、青、宁地区民间传唱的一种歌曲,叫法有几种,名字都带有山歌情趣。花儿,亦称“少年”,也叫“野花儿”、“大山歌”、“山歌”、“野曲”,是西北各族人民用心血浇灌和栽培的艺术之花。它既是一种民间文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样式,充满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宁夏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六盘山花儿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彭玲 《丝绸之路》2003,(12):23-23
“花儿”的源起、产生和流传最早在甘青的河湟流域(包括今甘肃临夏、甘南州部分及青海海东农业区),现已广泛流传在甘、青、宁、新等省区。是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适于在野外歌唱,河湟地区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上涌起歌风歌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严珺 《神州》2011,(3):94-97
广西,素来以山青水秀、奇山异石和能歌善舞的壮乡人民而闻名。在这片洒满热血的红土地上,远远不只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还有山歌飘四方的刘三姐。  相似文献   
9.
客家情歌中,有不少是两人对唱,他们常隔着山一唱一答,这就是客家地区有名的“隔岭对山歌”。这种对歌往往即景生情,见物联想,出口成章,如淙淙泉水一样清新朴素,回流婉转。  相似文献   
10.
客家兴国山歌经过长期孕育和发展,形成了它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以致于被世人称之为“民歌苑中的一朵奇葩”。山歌形式短小,曲调爽朗质朴,节奏自由,便于反映人民的日常劳动生活,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很好工具,尤其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问,中国工农红军利用山歌动员人民参军参战,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鼓舞军民斗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发挥过巨大作用。解放后,山歌唱到北京大礼堂,传遍全国,震动坛,现在又成为激励兴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脱贫致富的特有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化瑰宝之一。因而它具有不凡价值,表现在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特色等几方面。本着重探讨山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