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评书讯     
《中国西藏》2015,(1):91
《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朱塞佩·图齐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汉、英)》朱塞佩·图齐(1894-1984)在国际藏学界、东方学界具有崇高的国际声望,他于1926年至1954年间先后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西藏等地进行了八次卓有成效的科研考察,这些考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学术成果。本书收录的图齐的中英文文章,内容涉及西藏文化的各个方面,有些成果是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有部分成果是对已有成果的梳理和汇总;既是中意  相似文献   
2.
吴恭让 《丝绸之路》2007,(10):66-67
青海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最早知道青海是因那一首令人陶醉的《花儿与少年》。后来在小学地理课上听说高原湖泊青海湖,才晓得青海是因青海湖而得名。后来,又进一步知道了青海玉树是中国的河源之乡,它不仅发源了孕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还发源了流向境外的澜沧江。  相似文献   
3.
《南京史志》2014,(1):58-59
打马而过的少年,哒哒的马蹄声依然响在耳际,仿佛从未走远。当你拥有青春时,它是用来承受的;但当青春已过时,青春便是用来怀念的。行走在时光的河流里,擦肩而过的何止是你们,更是曾经与你们一起的、那个当初的自己。时光是一条永不倒流的长河,我们在其间涉水而过,沿途不断有变幻的风景与错过的行人。这条河永不复回,只有在记忆中方能逆流而上,与过往的自己重逢。于是那一刹那仿佛韶华仍在,故交未老,你我俱在彼时彼地,似乎光阴还未来及揉皱彼此的额角。那些从你的青春里  相似文献   
4.
听雨     
迦陵 《南京史志》2014,(1):52-52
正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雨声淅沥,一如那柔靡的丝竹之声,仿佛在咏唱着谁人的爱恋。雨丝极细,夜色中反射着茶馆酒肆的昏红光泽,极暗的一抹,在深黑的天幕下,慢慢洇开。是谁月光下举起了杯盏,宛若谪仙般衣袂翩然,是谁日暮前点燃了烛焰,火光照亮了皎洁的容颜。依然像传说中所说的那样,只不过他是传说的主角,亲  相似文献   
5.
陈亮 《文史月刊》2014,(4):25-25
著名作家路遥的一生虽然极其短暂,但他却创作出了常人难以创作出的优秀作品。除了创作之外,路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路遥少年时代一直被饥饿所困,这是路遥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1963年9月,路遥进入延川中学初中66级乙班学习。那时候的路遥已经爱上了阅读,这一点我们从路遥在《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中的就可以体现到,路遥说:"我的《在困难的日子里》,写了1961的饥饿状态,这必须要你自己体验过什么叫‘饥饿’……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民族复兴"论,就其核心概念"中华民族"与"复兴"旨趣之明确组合的思想自觉形态而言,可以说形成于民国时期,大约在20世纪10年代末和20年代早中期开始出现,九一八事变之后逐渐风行全中国。但若溯其源头,恐怕还得从清末孙中山的"振兴中华"论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谈起。前者代表排满革命党人的汉民族主义之"光复"理想;后者则预示了后来立宪党人融合中国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语)之国族"振兴"愿望,它们为共同孕育这一时  相似文献   
7.
近日,由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公室与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作编纂的《南京辞典》一书,于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盛大开幕的前夕,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它的问世,是当代南京地方文献的重要成果,填补了南京本土综合性、普及性读物的一项空白,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寻古探今,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南京的窗口。尤其是以百科工具书的形式来反映城市古今全貌,在南京有史以来尚属首次。综合观之,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全书内容广泛而条目精炼,注重系统性与简明性的有机统一。书中分设地理、历史、人物、政党社团、市政城建、交通邮…  相似文献   
8.
宋伯鲁(1853~1932),字芝栋,亦作芝洞、子栋、子钝,号芝田,陕西礼泉县人。少年得力于母教,聪慧好学,苦读经史,由廪生入太学。1885年(光绪十一年),以优贡中举,次年又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先后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道监察御史等职。  相似文献   
9.
千百万同胞前赴后继,整个中华民族浴血抗日,刚刚击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又挑起了内战。当时,我们少年学子在痛苦之中追寻着人生的真谛,在歌声的引导下,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我们唱的是《海燕》之歌:  相似文献   
10.
余国庆 《古籍研究》2002,(2):114-118
戴震(1723-1777),清安徽休宁人,字慎修,一字东原,号呆溪。少年时即勤于学习,博闻强记,过目成诵,十六、七岁时,对《十三经注疏》已完全精通。二十岁,从师乡贤硕儒江永,学问有了更大的长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